索 引 号 | 640400017/2024-00097 | 发文时间 | 2024-02-21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的通知 |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直各局委办,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区属驻固各单位,市属各国有企业:
《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已经市委和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
??????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办公室??
????2024年2月21日????
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24—2027年)
??
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固原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基础,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和《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2024—2027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特色农业产业是固原市“五特五新五优”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固原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加强统筹,加快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也为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副中心城市、生态文旅特色市和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重要意义
当前,固原市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推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意义重大。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固原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居民45%的收入来源于以特色产业为主的经营性收入,特色农业产业是广大农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固原的现代化。要聚集更多资源要素,挖掘农业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城乡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固原市集中了全区57%的脱贫村、49%的脱贫人口,目前仍有1.31万边缘易致贫人口、1.05万脱贫不稳定人口、12.04万农村低保人口、0.33万农村特困人员,分别占全区的40.7%、53.3%、37.8%和40.2%。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有效衔接同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繁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的留给农民,是实现农民居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保障。
(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固原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在全区处于前列,但收入水平整体较低,仅为全国的71.2%、全区的86.9%,且差距呈现逐年拉大趋势。生产经营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3%,特色农业产业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与全区全国差距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持之以恒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农民镶嵌在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固原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46.95%,其中回族人口占46.8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固原市大力发展“五特”产业,有效增加了各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各族群众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深化对“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自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民族地区,在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的新征程上,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既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又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第二节??发展现状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了一批在全区都叫得响的特色品牌,培育发展了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77.61亿元,比2012年的79.53亿元增长了2.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9.1元,比2012年的4690.5元增长了3.3倍。
(一)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坚持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西北地区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基地“四个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9万头,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菌菇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1万亩、46.6万亩、23.4万亩和1000亩。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由初级产品、粗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拓展,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马铃薯主食化和精淀粉加工能力分别达到40万吨和3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累计培育农产品外销电商企业97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2个、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93家,年接待人次283万人,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
(二)特色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探索建立了“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经营获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3家,创建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96家、星级家庭农场2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962家和2672家,流转土地84.74万亩,带动9.4万户农户抱团发展、共同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固字号”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全面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产品48个、有机农产品8个、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3个,培育打造了“六盘山冷凉蔬菜”“固原黄牛”“原州西兰花”“西吉西芹”“彭阳辣椒”“泾源黄牛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六盘山杂粮”“固原马铃薯”“固原中蜂”等自主品牌和创新品牌,“西吉西芹”“西吉马铃薯”等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构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品牌”一体化推介格局,固原市被授予“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称号。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域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6.2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73.79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亩均产量由2012年的201公斤提高到2023年的266公斤。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180万千瓦,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37%。农业科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物质装备从无到有,北斗导航、大中型无人机、物联网数据采集在农业领域推广使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9%。农产品流通设施日益完善,全市已建成冷库57个,库容达8.5万平方米,农产品销售半径延伸至北上广粤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第三节??机遇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是固原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可忽视的困难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从全国看,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创造性阐述了现代化农业强国“五个强”的共同特征和“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向全党发出了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和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强调要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国家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保险、农村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从全区看,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提出了明确支持固原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的部署,同时谋划提出了培育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副中心城市固原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利好政策跌出,必将对固原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政策和项目机遇。从全市看,固原市正处于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固原市气候冷凉、生态适宜、环境优美,昼夜温差大,大气、土壤、水源洁净,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础好、潜力大,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为固原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别是抢占全国绿色农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机遇。特别是市委和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的战略举措,聚焦“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提出了实施产业、投资、创新“三个千亿倍增计划”,全产业链布局发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擘画新时期固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蓝图。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的实施意见》,对加快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进行全面部署,把产业作为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根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做出了“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新路径,开启了固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全市特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面临的挑战。在分析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市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农业发展基础支撑不够,全市耕地占全区30%,耕地质量平均为7.91等,与全区6.85等、全国4.76等的差距较大;现有灌溉耕地90.14万亩,仅占全区的9.1%,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全区的57.9%、全国的16.7%,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灾害窘迫局面还未从根本改变。二是特色产业结构布局不优,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以点状、块状分布为主,产业集群化水平低,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强镇数量少,尚未形成区域化、专业化、集群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布局结构。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足,产业规模层次低、比较效益低、市场竞争弱的问题仍然突出,龙头领军企业总体不足,支撑产业骨干企业偏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3家,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只有39家,80%都是粗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2%,比全区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许多农产品还停留在“粮去壳”“菜去帮”“牛变肉”的初级加工阶段。四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品牌小、散、弱、乱,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比较低,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品牌69个,占全区的15.1%,品牌影响力和价值较弱,未形成品牌体系合力。五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59%,比全区低1.2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率只有74%,比全区低8个百分点,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率分别只有42%、45%、45%和41.5%。六是联农带农效果还不明显,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总体不高,部分合作社由种养大户牵头成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服务范围仅局限于本村村民,服务内容仅停留在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组织产品销售上,在全产业链发展、品牌化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农民在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上不彻底、不充分。
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固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总体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把准发力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奋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让固原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走往全国、走向世界,实现一产经济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
第二章??总体要求
未来几年,固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要按照“稳规模、强品牌、提效益”的发展思路,把握“锚定五年、抓实三年、干好每年”的目标要求,抓牢重点目标任务和支撑保障,着力推动小产业向全链条、扩规模向增效益、“卖产品”向“创品牌”转变,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把总书记视察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纲”与“魂”,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十三届历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及五届历次全会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富民,紧盯“红色固原、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副中心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生态文旅特色市的特色定位,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为牵引,围绕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生态经济“五特”产业,实施投资、产业、创新“三个培增计划”,做好“土特产”文章,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对接科工贸,推进乡土资源转化创造、乡土风情持续再造、产业链条延伸锻造,构建优势特色明显、产品品质优良、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走好“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为奋力建设乡村美、生态好、产业兴、文旅旺的美丽新固原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坚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优化布局。
(二)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为核心,盘活水资源存量,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又要加强规划引导、开展试点示范、强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四)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作用,以培育新农民、推广新技术为抓手,为特色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要素投入向科技创新转变。
(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友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培育绿色优质品牌,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六)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文旅融合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产加销一体化,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第三节??发展定位
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打造集研发、种养、加工、营销、生态、文旅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市域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材供应基地。
(一)打造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把肉牛产业发展融入到国内大循环之中,加快建设优质饲草料供给、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粪污有机肥加工转化利用、动物防控、品牌培育“八大体系”,打响“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牛肉”“固原黄牛”品牌,建设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
(二)打造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原州城郊蔬菜、西吉高原芹菜、隆德设施蔬菜、彭阳越夏辣椒“四大片区”,抓实育苗种植、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市场开拓、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打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南部山区露地蔬菜产业集群和预制菜产业园。
(三)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积极构建内联国内、外接亚洲、东南亚市场的农产品贸易流通体系,逐步形成以原州区马铃薯制品加工为中心,建立东到黑龙江、西到新疆、南到广东、北到内蒙,辐射周边甘肃、陕西等地原料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扩大薯条、薯片、薯饼等出口规模,擦亮“中国马铃薯之乡”金字招牌,建设六盘山马铃薯产业集群。
(四)打造西北地区菌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聚焦“扩总量、提质量、聚能量”总要求,加强与福建古田县交流合作,建设平菇、茶树菇、香菇、羊肚菌、木耳、杏鲍菇“六大基地”,打造“南有古田、北有固原”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固原农业经济新增长点、生态高效农业新典范和循环经济新亮点。
(五)打造西北地区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基地。聚焦调结构、优布局、建基地、强加工、活流通、促创新六项重点,建设以“固十味”为主的标准化化种植示范基地,发展中成药、药食同源产品制造等深加工,建设六盘山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
(六)打造“两山”转化样板市。拓展“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成果,发展六盘山特色苗木、林下经济、碳汇试点等生态经济,试点开展森林探险、户外运动、观光旅游、科普摄影等活动,打响六盘山原生态产品品牌,让更多的“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
第四节??发展目标
到2027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创响一批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努力实现特色产业“223”发展目标,即打造2个超百亿产业(肉牛、马铃薯)、2个超五十亿产业(冷凉蔬菜、中药材)、3个超二十亿元产业(生态经济、农文旅融合、农业社会化服务)。
——产业发展基础实现新提升。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87.21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40万亩和10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8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产业数字化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产业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菌菇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0万亩、50万亩、25万亩和2500亩,林峰、林禽分别达到13万群和2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其中:肉牛350亿元、马铃薯100亿元、冷凉蔬菜65亿元、菌菇5亿元、中药材50亿元、生态经济3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取得新突破。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其中:肉牛70%、马铃薯80%、冷凉蔬菜50%、中药材75%)。
——农文旅融合发展蹚出新路子。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开发,集休闲、康养、研学、避暑、种养多元素为一体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园区)20个,年游客接待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达到新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0家,服务保障能力覆盖80%以上农户,年经营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产品竞争力实现新跨越。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30个、有机农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企业10家,以“六盘山”系列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打造若干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为主线的“1+5+N”农产品品牌矩阵基本构建,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产业化经营水平再上新水平。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星级家庭农场80家,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20%以上,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表1??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 |||||
类别 | 指??标 | 2023年 基期值 | 2027年 目标值 | 年均增速 (%) | 指标 属性 |
五特产业结构 | 肉牛饲养量(万头) | 100.95 | 125 | 4.5 | 预期性 |
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 | 80.95 | 90 | 2.7 | 预期性 | |
冷凉蔬菜种植面积(万亩) | 46.6 | 50 | 1 | 预期性 | |
中药材面积(万亩) | 23.4 | 25 | 1.7 | 预期性 | |
林峰、林禽饲养量(万群、万只) | —— | 10/100 | — | 预期性 | |
特色农业产值 | 肉牛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 245 | 350 | 9.3 | 预期性 |
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 60 | 100 | 13.6 | 预期性 | |
冷凉蔬菜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 45 | 70 | 11.7 | 预期性 | |
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 30 | 50 | 13.6 | 预期性 | |
生态经济全产业链产值(亿元) | 20.19 | 30 | 10.4 | 预期性 |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 62 | 75 | 7.2 | 预期性 | |
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次(万人) | 283 | 600 | 20.7 | 预期性 | |
乡村休闲旅游年经营收入(亿元) | 2.08 | 20 | 76.1 | 预期性 | |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 | 9.09 | 20 | 23.9 | 预期性 | |
产业化经营 |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家) | 133 | 143 | 1.8 | 预期性 |
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家) | 329 | 380 | 3.7 | 预期性 | |
三星级以上家庭农场数量(家) | 128 | 208 | 12.9 | 预期性 |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个) | 128 | 300 | 23.7 | 预期性 | |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 17.1 | 20 | 4 | 预期性 | |
品牌培育 | 认证绿色食品产品 | 48 | 78 | 12.9 | 预期性 |
认证有机农产品 | 8 | 13 | 12.9 | 预期性 | |
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 | 8 | 18 | 22.5 | 预期性 | |
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企业 | 5 | 15 | 31.6 | 预期性 | |
生态绿色 发展 | 森林覆盖率(%) | 14.4 | 21.77 | 10.6 | 预期性 |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 | 95.5 | 98 | 0.6 | 约束性 | |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 91.5 | 93 | 0.4 | 约束性 | |
农用残膜回收率(%) | 90 | 90 | — | 约束性 | |
化肥使用效率(%) | 41.5 | 43 | 0.9 | 约束性 | |
技术装备水平 | 高标准农田(万亩) | 256.24 | 340 | 7.3 | 预期性 |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 73.79 | 100 | 7.9 | 预期性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74.37 | 78 | 1.2 | 预期性 |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59 | 62 | 1.2 | 预期性 |
第三章??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
聚焦国土空间功能定位、五河流域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生态习性,建设三大功能区、打造五河流域产业带、布局五特产业生产区,构建结构最优、效益最大、竞争力最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建设三大功能区。按照建设区、农业区和生态区“三大空间”功能定位,科学布局建设特色农业加工物流聚集区、特色种养主产区和农旅融合示范区“三大功能区”。
建设以城镇区为主的加工物流聚集区。依托县(区)的中心乡镇,按照“县域统筹、镇域聚集、镇村联动”总要求,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意愿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在原州区三营、彭堡,西吉县兴隆、将台堡,隆德县沙塘、联财,泾源县泾河源、六盘山及彭阳县王洼、古城等中心乡镇,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建设加工车间、贮藏保鲜、低温储运、集散物流等设施,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为主的二三产业,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建设以农业区为主的特色种养主产区。在以六盘山为主轴、覆盖五河流域的河谷川道区等农业区乡镇,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围绕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四化”目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大力发展以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菌菇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打造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优质农产品优势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档、效益提升,让固原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走向全国。
建设以生态区为主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在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区乡镇,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持把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载体,重点发展生态小杂粮种植、种养结合的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以及生态经济等,统筹抓好生态建设、生态管护、生态治理,全域推进农特产业、农村文化、农耕文明和文旅产业深层次融合,聚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让更多的“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再造乡镇产业发展新优势、夯实巩固脱贫成果新基础。
(二)打造五河流域优势产业带。实施产业强市富民行动,聚焦五河流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分布特征,打造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到2027年,五河流域优势产业带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0亿元。
清水河流域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肉牛、冷凉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建设高端肉牛精深加工基地、主食化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和供港蔬菜核心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马铃薯、供港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和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45亿元。
葫芦河流域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肉牛、马铃薯和冷凉蔬菜产业,建设六盘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马铃薯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芹菜主要生产区。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6万头,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和1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
渝河流域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肉牛、冷凉蔬菜、中药材和菌菇产业,建设“50”模式肉牛家庭养殖示范区、设施蔬菜示范区、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菌菇生产基地。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冷凉蔬菜、中药材、菌菇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5万亩、5.6万亩和685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泾河流域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肉牛、中蜂、菌菇和休闲农业,建设优质肉牛养殖核心区、中蜂养殖加工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和菌菇产业试验示范区。到2027年,肉牛、中蜂饲养量分别达到9.2万头和3.5万群,菌菇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新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亿元。
红茹河流域优势产业带。重点发展肉牛、冷凉蔬菜和生态经济,建设肉牛“山繁川育”示范区和辣椒生产核心区。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林蜂、林禽分别达到2.5万群和6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5亿元。
(三)科学布局“五特”产业生产区。坚持依水源定区域、依水量定规模,合理布局“五特”产业生产区域。
聚力打造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以六盘山为主轴东西延伸、以309国道为主轴南北延伸,在原州区西南、西吉县东南、隆德县西北、泾源县西南和彭阳县西南等重点乡镇,建设38个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和230个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村。
表2??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镇(38个) | |
县(区) | 示范乡镇 |
原州区 (10个) | 开城镇、官厅镇、中河镇、张易镇、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黄铎堡镇、寨科乡、河川乡。 |
西吉县 (8个) | 兴隆镇、什字乡、马莲乡、将台堡镇、硝河乡、吉强镇、偏城乡、兴平乡。 |
隆德县 (5个) | 张程乡、杨河乡、好水乡、凤岭乡、温堡乡。 |
泾源县 (7个) | 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 |
彭阳县 (8个) | 古城镇、新集镇、红河镇、白阳镇、交岔乡、罗洼乡、王洼镇、草庙镇。 |
聚力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四大基地”。在六盘山外围山麓隔离条件较好的乡镇建设种薯繁育基地,在高效节水灌溉乡镇建设主食开发型种植基地,在旱作基本农田乡镇建设淀粉加工型种植基地,在设施大棚等种植早熟菜用型基地。
表3??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四大基地”建设布局 | ||
基地名称 | 示范乡镇 | 栽植品种 |
种薯繁育基地 | 原州区彭堡镇,西吉县红耀乡、新营乡,隆德县好水乡和观庄乡。 | 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薯。 |
早熟菜用型生产基地 | 西吉县马莲乡、兴隆镇。?? | 大西洋、希森6号、费乌瑞它。 |
淀粉加工型生产基地 | 原州区张易镇、开城镇和炭山乡;西吉县马莲乡、偏城乡、沙沟乡;隆德县山河乡、陈靳乡;彭阳县罗洼乡、交岔乡、冯庄乡。 | 青薯9号、陇薯7号、大西洋等。 |
主食开发型生产基地 | 原州区黄铎堡镇、中河乡、张易镇,西吉县吉强镇、兴隆镇、将台堡镇,彭阳县古城镇、城阳乡。 | 雪育一号、雪育23、雪育21、C40(陇薯7号)等。 |
聚力打造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三大基地”。重点围绕原州区城郊蔬菜基地、西吉县高原芹菜生产基地、隆德县设施蔬菜基地和彭阳县越夏辣椒基地“四大蔬菜片区”,建设设施蔬菜、露地蔬菜、供港蔬菜“三大基地”。
表4??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三大基地”建设布局 | ||
基地名称 | 示范乡镇 | 种植品种 |
设施蔬菜基地 (11个) | 原州区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西吉县将台堡镇、兴隆镇、马莲乡;隆德县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彭阳县红河镇、古城镇、新集乡。 | 番茄、辣椒、黄瓜、麒麟瓜、甜瓜、芹菜等。 |
露地蔬菜基地 (21个) | 原州区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黄铎堡镇;西吉县吉强镇、新营乡、硝河乡、将台堡镇、马莲乡、兴隆镇、偏城乡、火石寨乡、王民乡;隆德县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温堡乡;彭阳县红河镇、古城镇、新集乡、孟塬乡;泾源县兴盛乡。 | 芹菜、西兰花、甘蓝、大白菜、娃娃菜、辣椒、胡萝卜及上海青、菠菜、生菜、香菜等各类叶菜。 |
供港蔬菜基地 (12个) | 原州区彭堡镇、头营镇、中河乡;西吉县将台堡镇、马莲乡、硝河乡;隆德县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彭阳县新集乡、古城镇、红河镇。 | 菜心、芥蓝、红菜苔、迟菜心、苋菜等。 |
聚力打造菌菇标准化生产“七类基地”。立足六盘山区域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固字号”代表性菌种,稳定发展平菇、香菇,并以平菇、香菇为主打品种,加快发展木耳、杏鲍菇等品种,积极发展羊肚菌、茶树菇、鹿茸菇等珍稀菌类,建设平菇、茶树菇、香菇、羊肚菌、木耳、杏鲍菇、鹿茸菇“七类菌菇基地”。
表5??菌菇标准化生产“七类基地”建设布局 | |
基地名称 | 示范乡镇 |
平菇生产基地 | 原州区开城镇、官厅镇、头营镇、彭堡镇;西吉县马莲乡、田坪乡、硝河乡、吉强镇、将台堡镇;隆德县城关镇、神林乡、联财镇、凤岭乡、温堡乡、陈靳乡;彭阳县古城镇、新集乡等。 |
茶树菇生产基地 | 隆德县山河乡。 |
香菇生产基地 | 原州区河川乡、隆德县城关镇、沙塘镇;泾源县香水镇、黄花乡、新民乡;彭阳县红河镇、城阳乡。 |
羊肚菌生产基地 | 泾源县香水镇,彭阳县城阳乡。 |
木耳生产基地 | 泾源县香水镇、彭阳县城阳乡 |
杏鲍菇生产基地 | 彭阳县城阳乡 |
鹿茸菇生产基地 | 原州区轻工业园区 |
聚力打造中药材标准化“三类生产区”。围绕打造六盘山中药材生产区,按照自然资源类似、乡(镇)行政区界完整、植物生态习性适应的原则,布局半阴湿土石山地、半干旱黄土丘陵、半干旱黄土丘陵“三类中药材生产区”,发展以黄芪、黄芩、秦艽、板蓝根、党参、红花、柴胡、苦杏仁、盘贝、重楼(七叶一枝花)“固十味”标准化种植。
表6??中药材产业“三类生产区”建设布局 | ||
区域名称 | 示范乡镇 | 种(养)品种 |
(27个) | 原州区中河乡、开城镇、张易镇和官厅镇;西吉县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和火石寨镇;隆德县城关镇、山河乡、温堡乡、凤岭乡、观庄乡、杨河乡、张程乡、奠安乡、陈靳乡、好水乡;泾源县全境;彭阳县新集乡、古城镇。 | 耕地种植和花卉绿化10.4万亩、林地间作17.0万亩;养殖关中驴1.6万头、梅花鹿2万只。 |
(19个) | 原州区炭乡山、寨科乡、官厅镇、河川乡;西吉县田坪乡、马建乡、平峰镇、兴平乡、震湖乡、西滩乡、红耀乡、王民乡;彭阳县罗洼乡、交岔乡、小岔乡、冯庄乡、王洼乡、孟塬乡、草庙镇。 | 材耕地种植和花卉绿化5.3万亩、林地间作9.0万亩;养殖关中驴1.6万头、梅花鹿2万只。 |
(16个) | 原州区头营镇、三营镇、彭堡镇;西吉县新营乡、吉强镇、硝河乡、将台堡镇、兴隆镇、什字乡、马莲乡;隆德沙塘镇、神林乡、联财镇;彭阳县白阳镇、红河镇、城阳乡。 | 耕地种植和花卉绿化6.3万亩、种苗繁育2.0万亩;养殖关中驴0.8万头。 |
聚力打造生态经济“三大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林地空间生态承载力,加快发展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产业,打造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表7??生态经济“三大产业”建设布局 | ||
林下经济产业 | 示范乡镇 | 产业规模 |
林药(22个) | 原州区官厅镇、河川乡、张易镇;西吉县吉强镇、田坪乡、平峰镇、震湖乡;隆德县陈靳乡、联财镇、沙塘镇、城关镇、好水乡、观庄乡;泾源县六盘山镇、泾河源镇、香水镇;彭阳县白阳镇、草庙乡、城阳乡、红河镇、王洼镇、孟塬乡。 | 10万亩 |
林禽(19个) | 原州区官厅镇、河川乡、开城镇、彭堡镇;西吉县吉强镇、田坪乡、平峰镇、白崖乡;隆德县温堡乡、奠安乡、城关镇;泾源县香水镇、大湾乡;彭阳县白阳镇、草庙乡、交岔乡、罗洼乡、孟塬乡、小岔乡。 | 100万只 |
林蜂(26个) | 原州区官厅镇、开城镇、张易镇;西吉县新营乡、火石寨乡、沙沟乡;隆德县奠安乡、山河乡、温堡乡、陈靳乡、城关镇、观庄乡、神林乡、联财镇、凤岭乡、杨河乡、好水乡;泾源县六盘山镇、泾河源镇、大湾乡;彭阳县王洼镇、草庙乡、交岔乡、孟塬乡、小岔乡、城阳乡。 | 10万群 |
第二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
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按照“区域布局、规模连片、集约经营”的思路,突出龙头引领,补链条、聚集群,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聚集,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订单式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村组,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解决土地细碎片化问题,赋予农民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权益,为放活土地经营权奠定坚实基础。探索推进确权确股不确地改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于村庄内公益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预留的机动地和未发包的荒山、荒沟、荒滩等,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即只登记农户承包地面积不确定地地块位置,农户凭借确权到户的土地承包面积(股份)分享土地收益。
(二)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对流转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地主要进行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生产;对流转的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在保障小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可用于蔬菜和油料生产;对流转的一般耕地重点用于粮、油、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及饲草料生产。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利用闲置种养设施,严禁通过流转获得土地长期闲置、荒芜。对无力耕种、长期外出务工或弃农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采取多种途径引导流转。
(三)鼓励多种形式土地流转。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集中,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引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集约发展生产,吸纳土地流转户就近就地就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带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与农民稳定增收“双赢”。到2027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20%以上。
(三)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组织形式,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聚集型、合作社服务型、种植大户推广型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签订订单合同、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等多种途径,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四)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审查审核、风险防范、全程监管、分级备案等各项制度,重点做好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评估、市场竞拍、合同网签、登记备案、纠纷调处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决防止新型经营主体随意改变耕地用途、风险转嫁给农民,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专栏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模式 |
1. “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出租(入股)”模式。对100万亩高效节灌农田,流转给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用于发展增值空间大、市场效益好的绿色食品产业。 2. “特色种养业+合作社+农民出租(入股)”模式。对旱作高标准农田和未经改造且具备一定规模的承包地,以乡村合作社为主体,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 3. “牧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出租(托管)”模式。对撂荒地进行集中改造,流转给新型经营农业主体经营,流转不出去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托管形式兜底经营,用于发展优质牧草。 |
第三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解决农产品生产“缺标”问题,提升“贯标”覆盖率,增强“用标”自觉性,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一)解决“缺标”问题。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中国农业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围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生态经济“五特”产业发展,加快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制定,建立以国家、行业为基础,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骨干的新型标准体系,完成芹菜、辣椒、甘蓝、西兰花等冷凉蔬菜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建立牛肉加工企业标准、地方标准,着力解决农产品生产“缺标”问题,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二)提升“贯标”覆盖率。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国家质量认证、“三品一标”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统一推介“六盘山”品牌,对其涵盖农产品从基地建设、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分级分等及质量标准等实行严格管控。建立健全配方施肥、生物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建立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机制,每年创建自治区级全产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贯标”覆盖率。到2027年,自治区级全产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10个。
(三)增强“用标”自觉性。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推动农民转变生产观念和市场观念,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把“三品一标”认定和使用情况成效纳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星级家庭农场创建的主要内容,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标”的自觉性。到2027年,全市“三品一标”使用率达到50%以上。
第四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全链发展
按照“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思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升价值链、拓宽功能链、延伸服务链、完善利益链,加快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干”贯通产加销、以乡村旅游业为“径”融合农文旅、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网”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一)提升价值链。以拓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值空间为重点,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中的中心点作用,扶持一批初加工市场主体,壮大一批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加工综合园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引导农产品加工中心下沉县城、中心镇和物流节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推动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从“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卖服务”转变、小产业向全链条转变,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拓宽功能链。以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多种功能为重点,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连接点作用,以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围绕采摘、观光、体验、康养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土气”、换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延伸服务链。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发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对接科工贸的结合点作用,围绕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农资供应、病虫防治、农机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社会化服务范围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种植业向养殖业领域推进、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及时为农户提供“订单式”“保姆式”服务,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覆盖率,打造新阶段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完善利益链。以农民更多更好分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增收收益为重点,发挥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链主”作用,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全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模式,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保底收益+股份分红+基地务工”的农民分项获利机制,把农民附着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在整个产业链上“有岗稳定就业”或“参与经营创业”,真正实现“有活干、有钱赚”。
(五)创新技术链。坚持科技兴农,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增效计划,完善校企院地合作、东西部协作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发挥驻固科研院所和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作用,实行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竞争机制,瞄准“五特”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建设一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定向研发、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开展“专家团队”下基层服务活动,推动科技人员、科技成果下乡进村,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与应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成为产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因素。
(六)激活人才链。坚持以产聚才、以产育才,内育与外引相结合,深入实施“才聚固原4934行动”工程,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合作,柔性引进国内高端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培养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人才;鼓励乡村旅游示范村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参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精品农家乐、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开发运营,培养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让人才在产业链中自由“穿梭”、加速“赋能”,以“人才链”促“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以才兴产、产才融合。
第四章??放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做大肉牛产业
聚焦打造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突出稳规模、促加工、强品牌、扩销售,以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和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为路径,以“八大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链延伸、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等方式,实现多模式融合、多类型推广,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打响“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到202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牛肉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
(一)建设饲草料供给体系。以满足优质肉牛养殖的饲草饲料需求为目标,建立多元化饲草保障体系。稳定现有6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及时更新补播已退化面积,保护好国家级苜蓿制种基地,持续推进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创建。推行饲用高粱与小黑麦等复种模式,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推进以柠条为主的优质饲用灌木、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安徽、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培育稳定的干草调购基地,在市内建立干草料集配中心,探索建立工厂化青贮饲草加工调制配送体系,健全完善饲草供给保障体系。引进或培育肉牛等反刍动物饲料加工企业开展精饲料加工,打造立足本地、联通国内、辐射周边精饲料加工供给体系,补齐固原精饲料加工短板。到2027年,全市建成大型精饲料加工厂1家,年饲草保有量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含复种),其中:种植玉米250万亩(含青贮玉米100万亩)、紫花苜蓿60万亩、一年生禾草30万亩。
(二)建设标准化养殖体系。按照人畜分离、品种分离、繁育分离、犊母分离、阶段分离、雨污分离“六分离”要求,采取龙头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带动、社会帮扶援建等多种形式,创新园区运行肉牛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全面推广“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肉牛大数据平台”,探索数字化赋能肉牛产业,通过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配送、统一喂养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标准出栏、统一品牌运营“六统一”管理机制,把千家万户分散养殖有效组织起来,建立自主经营、托管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等多种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肉牛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新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范化养殖水平。到2027年,全市肉牛养殖标准化程度达到90%以上。
(三)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争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禽兽医研究所在固原建立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坚持走“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和“两纯一优”技术路线,引进国外纯种西门塔尔肉牛冻精及胚胎,在西吉县建立西门塔尔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国外纯种黑安格斯肉牛冻精及胚胎,在泾源县建立黑安格斯肉牛繁育中心;引进优质红安格斯肉牛冻精及胚胎,在隆德县和彭阳县建立安秦杂交改良肉牛繁育中心;以固原黄牛地方种质资源为基础,建立固原黄牛地方品种基因库,培育固原黄牛新品种或新品系,在原州区建立“固原黄牛”保种选育中心。到2027年,培育良种繁育企业3个,新建良种繁育场5个,建设标准化村级肉牛冷配改良点300个,年购进冻精50万支、繁育良种犊牛33万头以上,肉牛改良率达到100%。
(四)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按照“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的思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冷链物流体系,支持肉牛加工企业建设冷链设施和运输体系,开展直挂、直批、直送、直销服务,推动产品物流配送与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连锁餐饮有效对接,助推“中央厨房”等现代化营销模式的发展,构建“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向销售”的产销衔接新格局。引导市内牛肉直营店改进运输车辆装备设施,实现牛肉配送封闭、卫生、健康运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安全。到2027年,全市肉牛加工企业、屠宰场冷链设施配套齐全,市内牛肉直营店配送车辆集装箱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五)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按照“产业集约循环、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有效治理、生产生活生态互利共赢”的思路,以粪污有机肥加工为重点,引进落地一批、培育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梯度引育培植一批粪污有机肥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粪污有机肥加工转化利用。推广“肉牛养殖—堆肥发酵—还田利用—饲草种植”模式,引导农民进行牛粪堆肥发酵还田利用,实现粪污就地消纳、循环利用、绿色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制定出台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施用有机肥。建立完善粪污收储、转运机制,在养殖示范村镇、养殖园区(场)配套建设粪污收贮点,探索采取养殖粪便置换有机肥等方式,扩大有机肥使用覆盖面,推动粪污集中加工处理。到2027年,引进大型有机肥加工企业1家,新建或改造有机肥加工厂5个,加工厂粪污有机肥加工占比达到60%以上,全市耕地有机肥使用实现全覆盖。
(六)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深化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采取政府公益性和市场经营性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付费标准,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监管,拓宽社会化服务范围,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稳定乡镇动物防疫机构队伍,推广牛羊电子耳标和动物防疫无纸办公,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诊断和动物疫情监测分析预警能力。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中心,扎实开展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重点疫病净化示范场。健全全链条防控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政府兽医派驻制度,加强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执法监管,实现养殖、屠宰、经营、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市场交易、餐饮等闭环管理。健全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机制,以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疫病强制免疫为基础,加强牛支原体肺炎、牛魏氏梭菌病等常见病防控,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到2027年,建成标准化村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站50个,强制免疫应免密度达到100%、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第二节??做强马铃薯产业
聚焦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按照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发展思路,突出育良种、育优品、主粮化,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建设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铃薯加工基地“三大基地”,完善冷链贮藏体系,构建集育、繁、推、储、加、销为一体的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提高马铃薯制品出口比例,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打响“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全国马铃薯优质产区”金字招牌。到202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其中:种薯繁育15万亩、商品及加工薯75万亩),产量达到18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85%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一)建设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农科院固原分院(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固原分中心)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技术交流合作,以主食开发型、淀粉加工型、早熟菜用型为重点,筛选选育一批抗旱、耐瘠薄、高产优质广适“固字号”当家新品种,建设自治区马铃薯种质资源库1个,每年优选引进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200万株。改造提升原州天启、西吉佳立和恒丰3个马铃薯繁育中心,加大主食开发型种薯研发繁育力度,年繁育马铃薯原原种1.5亿粒。以六盘山外围隔离条件较好的地区,每年建设原种基地3万亩、一级种薯基地12万亩,年繁育优质种薯30万吨,完善种薯三级繁育体系,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健全马铃薯种薯推广体系,按照“种薯自主、贯通西北、开拓南方”思路,提高市域内马铃薯新品种覆盖率,稳定新疆、内蒙等西北省市,开拓广西、冬作区及中原早熟种薯市场,全面提升种薯商品化程度,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二)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化“五统一”管理模式,集成推广脱毒良种、绿色防控、物理防治、起垄覆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整乡推进建设万亩抗旱增产示范标准化基地10个,建设淀粉加工型、主食开发型、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三大基地”,打造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7年,争创绿色无公害马铃薯生产示范县2个,马铃薯商品薯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淀粉加工型40万亩、主食开发型30万亩、早熟菜用型5万亩),年生产商品薯150万吨以上。
(三)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坚持“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发展”思路,稳定现有淀粉加工产能,提高马铃薯制品(薯条、薯片、薯饼)和全粉产能,倒逼跨区域建设马铃薯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以原州区马铃薯制品加工为中心,建立东到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到新疆哈密和伊犁、南到广东湛江、北到内蒙古锡林浩特,辐射周边甘肃白银、定西、平凉和陕西陇县等地的马铃薯原料生产基地,聚力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稳定东南亚市场,开拓欧洲和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扩大薯条、薯饼等马铃薯制品出口比例,争创原州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构建“立足固原、贯通全国、面向国际”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薯条薯饼等马铃薯制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四)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围绕马铃薯制品和全粉加工,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资、企业租赁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万吨智能化马铃薯恒温气调库5座,改造提升千吨以上马铃薯贮藏窖10座,全面提升马铃薯原料贮藏能力,解决加工企业原料贮藏后顾之忧。到2027年,全市马铃薯标准化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
第三节??做精冷凉蔬菜产业
聚焦打造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兴菜、订单种植”的发展思路,突出做标准、作品质、特色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搞活大流通,抓实育苗种植、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市场开拓、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打好“单品”,结合基地建设种出色彩、种出风景,构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综合调配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南部山区露地蔬菜产业集群和预制菜产业园,打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到2027年,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亿元。
(一)建设升级现代化育苗中心。围绕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合理布局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集成推广自动化播种线、全自动嫁接机、自动分级移栽机、催芽室、愈合室等工厂化育苗装备,配置室外气象站、室内环境传感器、种苗长势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补光、电动开窗、电动卷帘、二氧化碳施肥等环境控制系统,实现育苗全程自动化作业管理和光温水等环境自动调控。到2027年,新建亿株以上智能化大型育苗中心1个、5000万株以上工厂化育苗中心2个,改造提升1500万株以上中型育苗中心5个,年育各类蔬菜种苗10亿株,自供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现代化蔬菜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主体参与、经济高效”原则,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并重,以建设大跨度联体拱棚、日光温室为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参与,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改造升级老旧日光温室,全面提升蔬菜产能和竞争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到2027年,全市新建日光温室2000亩、大跨度拱棚1.5万亩,改造老旧温室2000栋,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拱棚5.6万亩,日光温室2.4万亩)。
(三)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围绕冷凉蔬菜“四大片区”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目标市场,以西芹、辣椒、菜心、西兰花、甘蓝、大白菜、西甜瓜等优势品种为主,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六统一”管理模式,建设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7年,每年建设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5个,蔬菜绿色标准化示范园达到50个,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以上,其中供港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原州西兰花大县、西吉芹菜大县、隆德甘蓝大县、泾源菌菇大县、彭阳辣椒大县。
(四)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坚持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液体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普及秸秆生物反应堆、蚯蚓循环种养、高效轮作模式、水肥精准管理和病虫害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尾菜沤肥、生物发酵堆肥,蔬菜茎蔓添加益生快腐菌打碎直接还田,加快残膜回收和尾菜综合利用,构建以绿色为导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到2027年,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95%蔬菜产品整体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打造全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五)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树立由抓“田间”向抓“龙头”、抓“市场”转变的经营理念,按照“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N个田头保鲜仓+N个移动式冷库”总体布局,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建设聚焦“产地”、深入“田间”,建设集预冷、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冷链产地集配中心,全面提升田间地头仓储保鲜能力,打造衔接产销、覆盖城乡、联通国内的冷链物流网络,构建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与盒马鲜生、浙江明康汇、永辉超市、拼多多等大型现代化销售平台对接,积极推进“净菜入超”,变田间地头零销零卖为商超配送销售,促进冷凉蔬菜产业增产又增效。到2027年,新建冷链产地集配中心2个(其中:预冷保鲜库5000平方米、分拣加工车间5000平米、交易大棚5000平米),新建1000平方米的蔬菜预冷保鲜库10个,保鲜储藏库容达到10万平方米,“净菜入超”比例达到35%。
第四节??做特菌菇产业
按照“扩总量、提质量、聚能量”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方式,建设智能化、工厂化食用菌深加工和规模有机肥厂,利用好林下资源、闲置圈舍、房前屋后等载体,推广“林菌”“园菌”等生态循环式,建设“六类”生产基地,提升“六盘山珍”“闽宁山珍”“固原蘑菇”品牌影响力,构建“南有古田、北有固原”的菌菇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新建菌棒生产培育车间5个,年菌棒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棒;建设菌菇菌种研发繁育中心和仓储物流交易中心;新建菌菇产业园10个,菌菇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产量达到2.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亿元。
(一)调优品种结构。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建立菌种研发中心,支持科研机构和经营主体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开展食用菌优良品种研究、选育、驯化,培育一批“固字号”菌种,稳定发展平菇、香菇为主打品种,加快发展木耳、杏鲍菇等品种,积极发展羊肚菌、茶树菇、鹿茸菇等珍稀菌类。
(二)抓好基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补贴标准、分户经营种植”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传帮带作用,与农户建立技术指导、经营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六盘山外围退耕还林边缘地带打造4个食用菌林下种植产业带,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营模式建设10个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平菇、茶树菇、香菇、羊肚菌、木耳、杏鲍菇、鹿茸菇“七类菌菇基地”,逐步形成原州区、西吉县稳定发展香菇、平菇种植,隆德县发展平菇、香菇、茶树菇、大球盖菇设施种植,泾源县发展香菇、平菇、木耳和羊肚菌设施种植,彭阳县发展杏鲍菇、平菇、香菇、羊肚菌工厂化种植的生产格局。
(三)推动循环发展。利用现有林木资源,采取“食用菌+退耕还林地”的林下套种模式,发展围林养菌的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树枝木屑等废弃物为原料,作为菌棒栽培基质,提高农林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推行废菌棒二次生产和肥料化、饲料化、土壤改良剂等资源化利用,全市食用菌重点企业、重点基地废弃菌棒无害化资源利用率实现100%。
(四)强化科技支撑。举办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针对食用菌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和食用菌企业的运营、销售、管理、决策等方面开展培训,解决农户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充分发挥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闽宁)食用菌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作用,柔性引进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组建食用菌专家团队,加大食用菌优良菌种、基质配方、“富硒”栽培、废弃物再利用、精深加工、菌糠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模式的研究和成果转化,解决食用菌技术研发滞后的问题。通过新建和改造菌种繁育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适用于本地生长的食用菌菌种,通过实施香菇液体菌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羊肚菌菌种制作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做好菌种筛选、培育等工作,解决菌种研发繁育能力弱的问题。
第五节??做优中药材产业
聚焦打造西北地区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运行、深层次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突出优结构、优流通、市场化,抓实抓细调结构、优布局、建基地、强加工、活流通、促创新六项重点,持续在“买全国、卖全国”上下功夫,建设以“固十味”为主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发展中成药、药食同源产品等生加工产业和交易流通市场体系,打响“道地中药材”品牌,建设六盘山中药材产业集群。到202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中药材基源动物(关中驴、梅花鹿)饲养量达到8万头,中药材加工量达到6万吨,全产业产值达到52亿元。
(一)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立足全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厂化育苗为核心,建设区域综合性或单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清水河、葫芦河、渝河、红茹河流域河谷川道区建立以黄芪、黄芩、秦艽、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其中60%以上通过(GAP)备案,争创国家道地药材良好繁育基地。到2027年,新建1000万株以上智能化育苗中心2个,年育各类中药材种苗1亿株,基本能够满足本地种苗需求。
(二)建设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聚焦打造全国西北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中药材“三类生产区”总体布局,打造中药材耕地种植基地、林地间作基地、野生资源修复基地、花卉绿化种植基地、基源动物养殖基地“五大基地”,中药材主导产品、重点产品耕地种植基地40%以上面积、林地间作基地50%以上面积、种苗繁育基地60%以上面积通过(GAP)备案,争创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专栏2??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
1.中药材耕地种植基地。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半阴湿土石山地种植秦艽、海拔1800米以下的半阴湿土石山地种植柴胡,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种植黄芩、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半干旱黄土丘陵种植黄芪,基地总面积20万亩,其中黄芪、黄芩、柴胡、秦艽种植面积分别为5万亩、4万亩、3万亩、2万亩,40%以上面积通过(GAP)备案。 2.中药材林地间作基地。在退耕还林集中区种植黄芪、黄芩、柴胡、秦艽等品种,基地总面积26万亩,其中黄芪、黄芩、柴胡、秦艽林地间作面积分别为8万亩、7万亩、6万亩、5万亩,其中50%以上面积通过(GAP)备案。 3.花卉中药材绿化种植基地。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美化绿化、种植轮作倒茬、植树造林、蜜蜂养殖,在城镇街道、绿地、公路铁路两侧和乡村“四旁”、庭院镶嵌种植花卉中药材2万亩。 4.中药材基源动物养殖基地。建立中药材基源动物(关中驴、梅花鹿)养殖基地,养殖关中驴4万头、年出栏2万头,养殖梅花鹿4万头,年出栏2万头。 5.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基地。在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区,以抢墒补播、定向抚育、围栏封育为主要措施,建立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基地30万亩,培育生态植被中药材资源修复区,在2025年之后划区轮育轮采。 |
(三)提升中药材产业化水平。抢抓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创建机遇,以推进(GMP)认证为切入点,引进中药材生产先进设备、改进加工工艺的企业,开展以道地中药材为基源的中药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食品、中兽药与添加饲料、植物源生物农药、中药材废弃物再生品研发,培育产品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显著、龙头牵引功能强劲的中药材加工企业集群,构筑中药材产业发展枢纽。到2027年,全市所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GMP)认证,自主研发和培育4~6个以黄芪、黄芩、柴胡、秦艽等为主原料、高附加值的中药材深加工产品,中药材加工量达到6万吨,实现产值37亿元。
(四)健全中药材科技支撑体系。针对中药材产业加工能力弱、规范化程度低、技术力量匮乏等问题,构筑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建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中药材产业技术示范园区,建立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推进技术开发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赋予中药材产业发展动能,驱动中药材产业集聚、绿色、融合、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专栏3??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
1.构筑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现有技术创新平台运行水平,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到2027年,国家级中药材产业星创天地达到5个,自治区级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2个、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达到2个、工程研究中心达到2个、技术中心达到2个、专家服务基地达到2个。 2.创建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按照“一平台+N中心”的结构布局,整合中药材产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投资、科技设备资源,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对接中药材产业新品种或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技术、新规程或新标准、新装备或新软件需求与供给,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3.培育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园区。新建中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园区,创建中药饮片炮制生产线、中药研发中心、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物流中心、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中药材产业技术示范园区,构建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技术示范区。 4.建立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加强闽宁人才交流、院(校)地人才合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培育青年拔尖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组建以首席专家为核心、以责任专家为主体、配套技术骨干的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打造中药材技术创新“人才小高地”,为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咨询,突破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驱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5.加强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黄芪、黄芩、柴胡、秦艽中药材良种繁育、耕地种植、林地间作、精深加工、废弃物等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中药材产业集聚、绿色、融合、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构建技术研究,推进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集品种与产品、农(工)艺与方法、装备与软件、规程与标准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 |
(五)打造中药材营销集散地。在市工业园区建成具有中药材吞吐交易、价格生成、质量监控、产品推介、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功能的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中药材交易市场;建成具备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仓储管理与养护、质量检验与追溯、产地加工与包装、产品销售与配送功能的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中药材物流中心;引进和培育、巩固和发展一批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流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支持在西安、亳州、安国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创建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区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营销公司、商铺。依托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中药材交易市场、物流中心、流通主体,创建集网上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引领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经营者搭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建网店,在线营销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牵引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区农村农业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完善中药材流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药材流通水平,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力。到2027年,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交易额达到40亿元。
第六节??做靓生态经济产业
聚焦建设生态文旅特色示范市,紧盯“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突出增绿量、增效益、集约化,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实施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三个百万亩”生态建设、特色苗木产业培育、经果林扩增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创新、碳汇计量监测与交易六大工程,探索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盘活各类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服务付费、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产业开发、资源产权交易等方式,打响六盘山原生态产品品牌,推动生态经济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更多的“绿色颜值”转化为“金色产值”。到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生态经济产业体系,生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一)实施六盘山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工程。聚焦六盘山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林草生态修复类型、河流湿地生态恢复治理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土地综合整治类型、矿山生态修复类型、生态安全与保护修复监测“六大工程”,构建“一轴两翼五廊九单元”的生态修复格局,建设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南部水源涵养区,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成效凸显。到2027年,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12.94万公顷,新增林地面积1.46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43亩。
(二)实施“三个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围绕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目标,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扩大林草资源总量,提高单位森林面积碳汇量,精准推进林分质量提升,实施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百万亩退耕还林低效林提质增效和百万亩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三个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年均完成营造林30万亩以上,筑牢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到2027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43.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7%。
(三)实施特色苗木产业培育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市场销售一批、绿化项目消化一批、政府补贴腾退一批“三个一批”措施,逐步淘汰劣质和过剩苗木,培育六盘山特色花灌木、彩叶苗木等“珍、稀、缺”良种壮苗,发展红梅杏、矮枮苹果、黑果花楸、紫叶矮樱、暴马丁香、连翘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优势高端苗木,争取建设六盘山特色种质资源库(苗木储备基地),发展以六盘山特色苗木和高品质花灌木为主的苗木繁育基地,增强特色苗木市场竞争力。到2027年,全市苗木面积稳定在10万亩,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苗木产业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四)实施经果林扩增优化工程。立足各地立地条件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充分挖掘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生态移民迁出区以及村庄房前屋后空闲地等生态空间,坚持“一县一龙头、龙头带业态”的模式,支持清水河流域发展红梅杏、苹果、枸杞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及果品深加工,葫芦河流域发展梨、大果榛子、花槭等种植与加工,渝河流域发展苹果、大果榛子种植和工业用活性炭、中药材加工,泾河流域发展黑果花楸及林下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黑果花楸产业;红茹河流域发展红梅杏、苹果、及林果产品加工和储备林建设,支持红梅杏高接换头,提升林业经济产出。到2027年,新增经果林19.1万亩、提升改造37.2万亩,开展村庄绿化及庭院经济林建设 9.4万亩。
(五)实施林下经济发展创新工程。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萌空间优势,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林下产业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特点,在林冠下积极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大力发展以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协调持续发展。到2027年,全市林蜂、林禽、林药等分别达到10万群、100万只和10万亩。
(六)实施碳汇计量监测及交易工程。扎实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完成林草等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模型体系建设,开展林草湿地碳汇本底调查、计量评估、潜力评价、成效监测等基础工作,对标国家碳汇交易标准、准入规则、指标量化等政策规定。积极对接中福海峡(福建)公司、西北农林大学、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大学等企业院校,科学搭建碳汇林交易平台,主动融入国家碳汇交易序列,开展区内和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争做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碳汇交易的排头兵。到2027年,全市碳汇年交易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
第五章??拓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
第一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消费需求,满足个性化、大众化消费,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着力打造原州区以肉牛、马铃薯和预制菜等产业核心加工区,西吉县蔬菜、马铃薯和小杂粮等产业核心加工区,隆德县预制菜、中药材等产业核心加工区,泾源县肉牛和蜂等产业核心加工区,彭阳县林果、食用菌和畜禽等产业核心加工区,创建标准化引领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基地典型样板,示范带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到2027年,建成有显著区域影响力和行业代表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家,产值达到3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
(一)推动肉牛精深加工“提档升级”。坚持走“遍地开花、各具特色、个性化加工”的路子,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科研院所建立牛肉特色产品开发研究院,建立牛肉加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紧靠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引进培育一批牛肉专精特新中小型加工企业,依托福苑集团、泾水源、尚农等牛肉制品加工企业,突破牛肉精细划分割、冷鲜牛肉减损保鲜、营养健康牛肉制品等关键技术,着力研发生产牛肉泡馍、酱牛肉、牛肉休闲食品等“六盘山牛肉”系列民族特色牛肉预制菜菜品,注重开发“全牛宴”“牛肉火锅”,让牛肉产品进餐厅、上餐桌,实现产品有特色、营销有市场、企业有效益。推动肉牛副产物综合利用,引进牛骨、牛皮等副产物加工设施设备,研发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血浆蛋白、血粉、多肽、有机钙等功能性产品,创制牛肉面汤料包、即食毛肚、牛杂汤预制菜肴、新型功能宠粮等多元化副产物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围绕“吃”做文章,迎合大众化消费,注重精细划分割,出售牛腩肉、牛脯肉、鲜切肉,开发牛肉卷、牛肉片、牛肉干,烤肉、串肉,肉丸子等半成品,把牛血管做成黄喉、牛油做成火锅底料、牛骨髓做成成品卖,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专栏4??牛肉精深加工重点工程 |
1.建设牛肉冷链食品加工产业园。在原州区建立牛肉制品冷链食品加工产业园,开发牛肉卷、牛肉片、牛肉干、牛肉酱等牛肉制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肉牛精深加工提供保障。 2.牛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建设。在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分别建设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牛肉制品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单品进行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 3.肉牛副产物综合利用。引进牛副产品研发和深加工龙头企业1家,成立研发团队,建立生产线,围绕牛肉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把牛血管做成黄喉、牛油做成火锅底料、牛骨髓做成休闲食品等进行销售,打造肉牛产业新的增长极。 4.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牛肉预制菜生产项目。依托“六盘山牛肉餐食”开发,打造“中央厨房+智慧餐饮”模式,依托六盘山牛肉餐食开发,定制标准化预制菜加工,针对发达地区酒店、餐厅、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集团消费群体,分人群定制一日三餐,进行健康饮食管理,汇聚消费大数据,生产火锅、烧烤、牛排等速冻即烹类食材;调料肉包+净菜包+调味包的即烹类食材;肉丝、肉丁、肉片、肉块等经过初步切割的食材;从餐饮端转化为零售端的即热类速冻等产品。 5.固原市肉牛智能化交易中心项目。依托固原及周边地区的肉牛交易需求及本地扎实的肉牛产业基础,以“六盘山牛肉”为核心切入点,打造集肉牛种牛、肉牛牛犊、肉牛产品加工交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肉牛饲料饲料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肉牛交易中心。 6.牛肉精深加工装备升级改造。针对牛肉制品生产加工的关键技术环节,改造技术装备,开展加工结构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技术创新、现代化水平。 |
(二)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扩规提能”。培育加工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组建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协会或联盟,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挖掘马铃薯淀粉加工新价值,提高淀粉加工效能,发展马铃薯“补链”和“延链”项目,打造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乃至西北地区淀粉及其加工制品行业的“航空母舰”。力争使固原淀粉加工产量占到全国的15%以上。挖掘马铃薯淀粉加工新价值,从淀粉加工的汁水经过pH值调节、加热絮凝、脱水、干燥等工艺提取马铃薯蛋白质,薯渣脱水、烘干后脱水薯渣和烘干薯渣作为动物饲料,用薯渣制成膳食纤维产品等,向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要价值,实现马铃薯淀粉加工“全进全出”,再造淀粉加工新优势。以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为契机,重点支持雪川农业拓展原料供应基地,以建基地、提产能、扩出口,坐全国马铃薯制品加工的“头把交椅”,到2027年马铃薯制品及全粉加工产提高到30万吨,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让固原因雪川薯产品而享誉全国、闻名世界。
专栏5??马铃薯产品加工重点工程 |
1.雪川固原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分两期建设,拟建设四年轮作高标准核心种薯基地 4 万亩;三年轮作高标准原料薯示范基地9 万亩;建成 80 万吨马铃薯综合加工园,54 万吨马铃薯储藏库;年加工马铃薯产品 40 万吨。项目总体带动三年轮作 马铃薯原料种植 71 万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年产值 30 亿元,年均利税 3 亿元,解决就业 3000 余人。 2.固原市马铃薯淀粉加工集团项目。支持固原长城淀粉、西吉万里淀粉等马铃薯淀粉加工等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能力。 3.固原市马铃薯及其制品智能化交易中心项目。依托固原及周边地区的马铃薯需求及本地扎实的马铃薯产业基础,以固原马铃薯为核心切入点,打造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制品加工交易、气调库、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马铃薯发酵薯渣混合饲料及环保综合治理项目废水提取物利用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马铃薯交易中心。 4.固原市优质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项目。依托固原市的优质马铃薯资源,着力研发生产加工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铃薯精淀粉、马铃薯粉条、马铃薯粉丝、马铃薯面条、马铃薯年糕薯片等系列马铃薯主食食品,引进薯片、薯条、膨化食品等深加工。 |
(三)推动蔬菜梯次加工“变废为宝”。坚持鲜菜外销和尾菜利用“两手抓”,以尾菜为原料,引进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新工艺,开发脱水、榨汁、制酱、制粉、腌制及蔬菜面包、蔬菜面条等产品,将尾菜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沤制成有机肥,鲜菇采收后的菌基棒加工成菌糠饲料等,变“废”为“宝”,串起“绿色产业链”,再造冷凉蔬菜产业新优势。聚焦蔬菜分拣包装、保鲜、脱水速冻、预制菜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突破发展,提升蔬菜分级、分等、预冷保鲜技术,重点开展鲜切菜、净菜加工以及采后处理、预冷保鲜,极发展腌制、干制、冷冻锁鲜等初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供应时间,提高产品附加值。
专栏6??冷凉蔬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 |
1.固原市冷凉蔬菜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年处理蔬菜能力100万吨,集保鲜、脱水、烘干、精深加工为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主要生产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洁净蔬菜、菜叶饮料、蔬菜脆片、蔬菜腌制品、粉末蔬菜等产品。 2.固原市果蔬功能性饮品基地项目。引进企业应用冷冻干燥、生物保鲜、质构重组等新型保鲜和品质控制技术,生物催化与转化、生态发酵等技术,开发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果蔬功能性饮品。年产各类果蔬饮料60000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中国六盘山冷凉蔬菜链物流集配中心项目。依托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等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农产品交易区,冷链物流区、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农工产品分拨加工区,建设加工包装与动力车间7500平方米;区域分拨、城市配送车间1100平方米;冷冻/冷藏/保鲜库1200平方米;物流(常温)仓储库2500平方米;经营管理用房130平米。 4.固原市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固原市预制菜产业园,招商引资入驻企业开展以脱蔬菜、尾菜加工利用、腌制菜等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提升产能。 5.福苑中央厨房(预制菜)特色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冷链配送工厂化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85亿元,占地64.49亩,年加工餐饮产品5000吨以上,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0以上。 |
(四)推动中药材加工“转型升级”。创建国家中药材(固十味)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推动中药材加工提档升级;扩展中药材加工规模,突破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过剩瓶颈;引进和培育产品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显著、龙头牵引功能强劲的国家级特色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中药颗粒和中成药加工。引进中药颗粒生产线(GMP)认证和生产许可审批,建设药食同源食品生产线,以枸杞、茯苓、蒲公英等药食同源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复配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滋补药膳汤料、即食药膳、术后食品、牙床食品、鼻饲药膳等系列产品;布局中药材提取残渣综合利用加工,开发化妆品、宠物食品、功能性饲料、食品添加剂、天然色素等高值化产品,数倍提升经济价值。到2027年,年产中药颗粒1200吨、中成药2000吨,实现产值17亿元;年产药食同源食品1000吨,实现产值3.9亿元;创新推动中药材兽药、饲料、农药等产品加工,建设年产5000吨中兽药与添加饲料、2000吨植物源生物农药生产线,实现产值3.5亿元,构筑中药材产业发展枢纽。
(五)推动生态产品加工“多元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契机,突出生态经济产业的重点和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延长生态经济产业链,重点支持和发展林特产品加工业。重点提升生态经济的产业价值和效益。以食品学、营养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中医药等基础研究为引领,探索各类生态产品特色功效及其综合利用,重点开展以山杏、枸杞、大果榛子、沙棘、红树莓、艾草为原料等精深加工,开发复合果汁、果蔬全粉、休闲食品、植物基饮料、食药同源酵素等多类型产品,提升生态经济产业优势和效益。
专栏7??生态产品加工重点工程 |
1.杏产品综合加工产业化项目。依托区域优质的杏产业基础,在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建设30亩特色加工制造产业区,以杏条、果汁、饮品、杏仁、杏仁露为主打产品,努力打造西北杏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2.枸杞芽茶(菜)种植生产加工项目。在隆德县建设枸杞芽茶种植生产基地1000亩,购置各种枸杞芽茶(菜)生产加工设备及其他辅助生产设备。 3.大果榛子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建设项目。在隆德工业园区引进大果榛子深加工龙头企业1家,建立榛子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榛子膳食油生产线、榛子休闲食品生产线等。 4.沙棘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利用全市丰富的沙棘资源,在提升沙棘灌木林质量的基础上,在原州区建设年生产能力5000吨沙棘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包括沙棘原浆、沙棘果汁饮料、沙棘果粉、沙棘含咀嚼片、沙棘果珍、沙吸籽油提取、沙棘果油提取、沙棘籽油软胶囊、沙棘果油软胶囊的综合沙棘系列产品。 5.红树莓产品研发建设项目。在隆德县神林乡庞庄、双庄等建设红树莓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冷库2000平米,利用树莓秸秆饲养羊、鸡等,发展特色养殖业,配套建设红树莓深加工基地,开发如冻干鲜果、果汁、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业。 6.艾草产加销一体化建设项目。依托彭阳县古城镇艾草加工基地,持续扩大艾草种植规模,与国内中医药企业或科研院所联合,产学研相结合开发艾草养生产品(艾条、艾柱、艾枕等),带动全市艾草产业发展。 |
(六)打造预制菜产业“中央厨房”。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大及相关龙头企业成立固原市预制菜研究中心,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建立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检验标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产业技术体系和支撑,全面提升预制菜冷链流通支撑能力。重点建设预制菜产业“投建运”体系。立足本地原料和风味食品,研发和生产固原烩牛肉、牛肉泡馍、酸辣土豆丝、洋芋面等特色预制菜肴和即食毛肚、牛杂汤、牛骨汤、蛋花汤等汤料包预制产品;建立预制菜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模式,引进国内预制菜龙头冷链加工企业;建设预制菜冷链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形成“冷藏设施—冷链企业—冷链区域中心”一体化冷链体系,构建“原料—车间—餐桌”全程冷链物流闭环;创新推广“中央厨房+区域配送中心+集采集配+产地仓+前置仓”的产地网和销地网融合模式,实现覆盖全国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到2027年,培育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预制化食品龙头企业,创建1个自治区级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园,支持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工业预制化食品仓储冷链物流企业,实现产值50亿元。
专栏8??工业预制化食品发展提升工程 |
1.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实施“三品一标”(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鼓励工业预制化食品龙头企业和中小品牌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进绿色优质原辅料核心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的“原料车间”,保障工业预制化食品原料供应和质量安全。创建蔬菜、畜禽、水产等工业预制化食品原辅料专用特色产业园。 2.培育工业预制化食品企业梯队。围绕工业预制化食品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原料集采集配、调味品生产加工、工业预制化食品加工、物流营销以及配套制造的企业。每年支持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预制化食品龙头企业,力争到2027年培育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预制化食品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品牌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3.推动聚集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西北风味的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支持有条件、有明显基础优势的县域打造有特色的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园,形成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27年,全市创建1个省级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园。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与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园融合,形成政策叠加优势。 4.支持现代化物流建设。在工业预制化食品生产重点县、物流节点建立冷链配送基地,提升县域集散分销能力。支持工业预制化食品企业建设公共冷库、中央厨房等设施,加快绿色、高效、低碳冷藏设施应用,完善物流集散、加工配送、质量安全等功能。支持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工业预制化食品仓储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冷藏设备-冷链企业-冷链区域中心”一体化闭环冷链物流体系。 5.创建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品牌。推动以西北味为主要特色的工业预制化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结合本市传统农耕文化,挖掘工业预制化食品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对符合条件的工业预制化食品企业优先纳入“六盘山工业预制化食品”品牌精品培育体系建设,给予一定的项目支持。 6.建立工业预制化食品科创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预制化食品全链条科技创新与应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特色产品,推动打造代表性固原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电销爆款产品。在工业预制化食品全产业链技术攻关项目方面给予一定的科研支持。引进一批工业预制化食品专业人才,打造一批重点研发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示范推广。加大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评价,培育工业预制化食品技能人才。 7.构建工业预制化食品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围绕工业预制化食品产品种类、原(辅)料生产、制作加工、产品供应、品质特征、质量安全等方面制定标准,构建以西北菜为主要特色的工业预制化食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9.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共享平台。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打造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形成工业预制化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闭环管理模式。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按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全程管控、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建立工业预制化食品重点原料基地备案制度。健全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业预制化食品流通环节检查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工业预制化食品产业发展安全可控。通过招大引强,紧盯国内外工业预制化食品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等,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 |
第二节??做活农文旅融合业
固原发展的活力在服务业。聚焦“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用好“红色、绿色、古色、特色”优势,按照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思路,统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依托乡村资源,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游、乡宿、乡食、乡娱、乡购等综合体验项目,全域全景全季全业全民推进农特产业、农村文化、农耕文化和文旅产业深层次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做足“理由经济”功课,释放“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把固原的特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打造新时代农文旅深度融合新样板,真正实现以文旅“兴”促动三产“活”、消费“旺”。到2027年,创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基地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四星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5个,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
(一)推动“引客来固”看乡景。以加快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为牵引,以“引客来固”为目的,深入推进“品牌固原”计划,立足固原大地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熠熠生辉的红色足迹,底蕴深厚的古色遗存,颇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突出生态美、底色红、历史久、特色靓“四大优势”,绘就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图”,让边塞风光、神话传说、农耕文化、洁净星空、农特产品、餐饮美食享誉大江南北,打造宁南山区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给游客一个来固旅游的“理由”。突出“生态美”优势,以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新固原为引领,深入挖掘高原绿岛、天然氧吧、清凉世界等资源优势,做精做优“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四季旅游产品,打响“宁静的夏天·凉爽的固原”品牌,建设六盘山国家级旅游休闲避暑度假区。突出“底色红”优势,深入挖掘“万里长征结束地、新时代长征出发地”时代内涵,编排红色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打磨提升毛主席翻阅六盘山红色主题体验线路和教培产品,讲好“天高云淡六盘山”“单家集夜话”“夜宿乔家渠”“将台堡胜利会师”“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等红色故事,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突出“历史久”优势,深入挖掘固原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时代价值,依托固原丝绸之路、长城遗址、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萧关遗址文化园、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北朝-隋唐墓地、大营古城、姚河源商周遗址、固原博物馆和西北农耕博物馆等丰厚历史文化遗存,讲好固原文化故事,让固原文化遗产“亮起来”“活起来”,穿越古今、跨越时空,与时代对话、与现代人交流,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打造“丝路重镇”历史研学旅游目的地。突出“特色靓”优势,突出县域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建设原州区绿色产业科创引领区、西吉县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县、隆德县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泾源县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县、彭阳县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县,擦亮“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等金字招牌,加快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专栏9??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1.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六盘山及五河流域“绿水青山”生态资源,立足乡村民俗风情特色,注重山水、人文、休闲类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建设一批体验型、休闲型、康养型、度假型文化旅游产品,连片建设旅游环线花田花海景观带和湿地公园休闲带,构建近郊乡村旅游圈和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宁南山区乡村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文化旅游胜地。 2.乡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为核心,以红一方面军长征线路、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线路、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讲好“单家集夜话”“夜宿乔家渠”“将台堡胜利会师”“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等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3.乡村历史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固原丝绸之路、长城遗址、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萧关遗址文化园、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北朝-隋唐墓地、大营古城、姚河源商周遗址、固原博物馆和西北农耕博物馆等丰厚历史文化遗存,规划建设一批古丝绸之路及文物、史迹、遗址、古建筑类历史文化博物馆、遗址文化展示园,开发反映特色历史名人的历史典故、传奇故事,打造“丝路重镇”历史研学旅游目的地。 4.乡村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强镇建设,结合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特色梯田景观、山地民宿休闲、农耕体验与农家美食等紧密结合起来,发展以观赏、采摘、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农文旅示范基地15个,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5.打造和美乡村网红打卡地。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天高云淡、花海梯田等自然生态景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景观,丝绸之路、长城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等打造“高原绿岛”“红色基地”“长城遗址”“丝绸之路”“花海梯田”等游客拍照打卡地,创响“天高云淡六盘山”生态文旅品牌,擦亮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靓丽名片。 |
(二)发展“停留经济”品乡味。围绕创建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发展停留经济,深入挖掘“土特产”多元价值,做好吃、住、购“三篇文章”,吸引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家物,给游客一个停留固原的“理由”。做好“吃”文章,做大做精九碗十三花、十大碗、固原暖锅、羊羔头、羊肉泡馍、养生杂粮等经典美食,开发红军粉等土豆食品的多样做法,传承好发展好“浓郁的乡愁”“妈妈的味道”等饮食文化,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坚持“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等餐饮理念,研发推广“六盘山生态餐饮”,培育延伸预制菜、固十味等产业链,提升“一二三产”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开发“全牛宴”“土豆节”为主题元素的餐饮文化,为游客提供区域特色鲜明的多样化美食品鉴。做好“住”文章,聚焦营造“宾至如归”的住宿环境,以推动“农房变客房”为重点,以创建民宿经济先行区为抓手,鼓励支持农民群众改造经营家庭客栈和农家乐,建设一批“六盘山精品民宿”,全力打造“生态固原·最美六盘”乡村旅游品牌。聚焦“身心舒宜”理念,深入推进“康养固原”计划,依托中医院皇甫谧康复中心、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等中医中药特色,开发中药泡脚、药膳疗养、针灸保健等抗严寒和服务,大力发展“康养民宿”经济,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让身体放松、给心灵放假。做好“购”文章,立足“六盘山冷凉蔬菜”“六盘山牛肉”“六盘山马铃薯”“六盘山中药材”等“六盘山”系列品牌,讲好“原字号”“老字号”“固字号”新故事,鼓励发展定制生产、电商直采、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销售方式,务实开展农文旅宣传推介,让“六盘山”特色农文旅产品受到更大市场认可、更多消费者青睐。深入推进“乐购固原”计划,围绕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文旅街区和夜市综合体,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立足元素性、故事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时尚性的思维开发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工业衍生产品等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特色文创产品,设立六盘山特色产品体验店,创新“私人定制”“认养农业”等销售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展示促销,提升“六盘美味”“固原好礼”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特产品“火起来”。
专栏10??实施“四个一批”停留经济示范工程 |
1.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围绕做好“吃”文章,在乡村旅游环线和旅游景点布局建设特色美食街5个(每个县区各1个),为游客提供区域特色鲜明的多样化美食品鉴。 2.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围绕做好“住”文章,在旅游景点农户布局建设或改造提升一批民宿,到2027年全市民宿达到400家以上,其中精品民宿到达100家以上,打造立足西北、辐射全国的乡村民宿旅游目的地。 3.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围绕做好“购”文章,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消费街区5个(每个县区各1个),设立六盘山特色产品体验店,推销土特产品、文创产品、工业衍生产品等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和高档“伴手礼”。 4.打造一批“私人定制”示范点。在“新”上做文章,创新消费模式,打造高端礼品,在全市标准化养殖场试点开发“私人定制”牛、羊、中蜂等,并结合亲子体验,以农带旅、以旅促农,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宜游固原“新赛道”。到2027年,打造“私人定制”示范点20个(原州区5个、西吉县5个、隆德县3个、泾源县4个、彭阳县3个)。 |
(三)传承“民俗文化”享乡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立足固原千年文化根脉,以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民俗文化、非遗传承、精品文艺、体育赛事等,展现文化固原乡村文化“新魅力”,给游客一个留恋固原的“理由”。民俗文化,结合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大全民节日,大力发展喜闻乐见的耍社火、唱秦腔、品月饼、包粽子等民俗文化,通过举办西北社火大赛、仰望星空摄影大赛、秦腔和回族花儿大赛等活动,借势发展农特产品展销、美食品鉴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非遗传承,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发展杨氏泥塑、魏氏砖雕、西吉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建设一批非遗传习场所和实训基地,全覆盖建成实现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创新开展非遗文化进景区、进街区、进乡村主体传播活动,实现非遗与全域旅游创建、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精品文艺,擦亮文学之乡、书法之乡、诗歌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固之号”文化品牌,喊话中国书协和文学协会来固创作、网红打卡,构建乡村文化旅游圈和聚集区,赋予“中国最美旱作梯田”“中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新内涵。体育赛事,优化城市旅游体验,积极承办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积极开展村BA、汽摩、钓鱼、自行车、滑雪等各类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吸引游客游在固原、吃在固原、住在固原;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游、农村科普游、农耕研学游,创新打造一批互动体验式的小农场小牧场,深度体验农村观光、采摘、放牧、骑乘等农文旅新业态。
专栏11??开展“四个一”民俗文化活动 |
1.举办一次民俗文艺汇演活动。结合春节传统假日,每年举办一次西北社火大赛和村级“春晚”群众文化活动,借机开展农特产品展销会、美食品鉴等活动。 2.举办一次非遗文化技艺展示活动。安排优秀非遗传承者示范展示泥塑、砖雕、剪纸等制作技艺,邀请游客现场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为游客提供展品购买和定制服务的机会,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3.举办一次“西海固”文艺座谈活动。依托“西海固文学”金字招牌,邀请文学爱好着来固开展文学、诗歌、书法创作,举行新时代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擦亮“固之号”文化品牌,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 4.举办一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承办全国性、区域性村BA、汽摩、钓鱼、自行车、滑雪等体育赛事,推动“吃住行、游购乐”全要素、全链条发展。 |
(四)打造“体验固原”忆乡愁。深入推进“体验固原”计划,创新打造农耕体验、休闲采摘、田间课堂、田园综合体等新模式,开展“体验乡村休闲、感悟乡土文化”“乡味从未散去、回首已是千年”等活动,乐享“觅乡愁、忆乡情、品乡韵”的田园之美,吸引居民望山见水忆乡愁,给游客一个记忆固原的“理由”。打造“农耕返璞”体验园,在城镇近郊区,以农事体验为主题,全面开发QQ农场等认领一块田,打造一批以农牧观光体验为主的市民农牧场,使市民可以亲身参与农事与牧场活动,与自然和动物亲密接触,让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进行耕种体验、放牧快乐,并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市民感受体验劳作之艰辛,尽享收获之愉悦。打造“蔬果花香”采摘园,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风景优美的乡村,以生态采摘为主题,打造提升一批以蔬果采摘为主的采摘园,满足城镇居民归回自然、融入自然的愿望,吸引游客深入园区开展名特优新果蔬观光采摘活动,尽享游览田园风光、采摘、品尝、收获之乐趣。打造科普教育“田间课堂”,积极探索“农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目的,把课堂实践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设集文化、教育、研学、科普于一体的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引领青少年在农耕学习实践中识农时、务农桑、体民情、察民意,培养吃苦爱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传统村落保护“记忆乡愁”、环境整治提升“乡村颜值”、农田建设打造“醉美梯田”、特色种养发展“观光农业”,培育打造一批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推动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专栏12??打造“四个一批”乡愁工程 |
1.打造一批体验式农(牧)场。在城郊区打造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市民农场20个,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进行耕种并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市民体验劳作之艰辛,尽享收获之愉悦。打造50个互动式体验式小牧场,深度体验农村观光、放牧、骑乘等农文旅新业态。 2.打造一批生态采摘园。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风景优美的乡村,打造提升以果蔬采摘为主的采摘园20个,吸引游客深入园区开展名特优新果蔬观光采摘活动,尽享游览田园风光、采摘、品尝、收获之乐趣。 3.打造一批科普教育基地。依托现代科技示范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以场景式、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体验为主,打造集文化、教育、研学、科普于一体的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5个,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4.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结合现代农业、创意景观、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特色,以农业的景观园林化、农业的生产场所休闲化、农业产品个性化为特征,打造集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5个,配套建设生态餐厅、停车场、观景凉亭栈道等设施。 |
第三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应运而生的第三产业,业态类型丰富,经营方式灵活,发展空间广阔。要按照引导、推动、扶持、服务的思路,聚焦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大力培育服务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一)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围绕种植业培育技术指导、集约化育苗、统防统治、分拣包装、保鲜贮藏、冷链物流、加工销售等专业服务公司;围绕养殖业培育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配送、饲喂技术、粪污处理、屠宰加工等专业服务公司围绕小农户培育专业服务合作社,分层次、分领域培育壮大服务主体。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支持各类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7年,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0家,服务保障能力覆盖80%以上农户,年经营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二)拓宽延伸服务领域。聚焦全市“五特”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三大体系,引导服务主体纵横拓宽服务领域。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从耕种防收等生产性服务向良种良法、精深加工、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拓展;畜牧业由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纵向延伸,向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配送、饲喂技术、粪污处理、屠宰加工等环节横向拓展;一般性生产技术服务向全程全面机械化、数字农业、市场信息咨询、风险预警等产前产后服务延伸,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加快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十四五””时期,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速10%以上,力争到202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创新服务联结机制。积极推广“上游聚资源”“中游建网络”“下游做服务”的服务模式,采取“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服务方式,推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实现业务拓展、创新发展。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创新“保底+分红”等服务对象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服务主体和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提升科技装备水平。推动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服务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推广应用遥感、航拍、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成熟的智能化设备,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牧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服务质量等精准监测,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全市“滴滴农机”调度系统,推动农机跨区域作业,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引导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深入基层,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加速科技成果在基层的转移转化,打通农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坚持“突出服务小农户、坚持市场主导、推动资源整合”为原则,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依托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信息化资源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指导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服务主体和农户推广应用平台,将供需信息资源聚集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线上开展服务供需的信息发布、查询、预约、对接,线下签订服务合同、实施服务作业,打通服务供需双方通道,推动信息化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起“线上对接、线下服务”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公平竞争、规范择优的要求,加强服务主体管理,对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社会认可度高、运营管理规范的纳入星级服务组织。
专栏13??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工程 |
1. 畜禽粪污有机肥加工项目。规划招商引进大型有机肥加工企业1家,建设5个加工厂(每个县区1个),建设年加工能力300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预计年实现产值21亿元。 2. 精饲料加工生产项目。招商引资引进有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管理经验、市场信誉度高的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建设100万吨精饲料加工项目,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3. 肉牛养殖饲草配送项目。以肉牛养殖30公里为服务半径,支持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立1个干草和精料配送点,开展订单式配送。到2027年,计划建设肉牛饲草料配送点30个。 4.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针对农村缺少劳动力的家庭,采取“社会化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市场方式向托管主体购买所需的生产服务,重点在耕、种、防、收环节实行单环节、多环节、订单式生产托管服务,年生产托管面积达到260万亩次,服务小农户数量达到6万户,其中耕150万亩次、种30万亩次、防30万亩次、收50万亩次。 5. 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依托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信息化资源,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原州区、西吉县试点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线上开展服务供需的信息发布、查询、预约、对接,线下签订服务合同、实施服务作业,构建“线上对接、线下服务”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六章??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构建起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乱搭乱建、修庄打院、种植苗木、修建鱼塘等非农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到202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87.2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稳定在401万亩。以县区为单位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全市粮食功能区面积稳定在15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高度重视撂荒地问题,采取流转经营、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到“十四五”末全市撂荒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抢抓国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历史机遇,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要求,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抓住国家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的有利机遇,试点示范推广新型软体材料集雨窖补灌技术,配套铺设田间滴灌带,着力解决农作物出苗、孕穗等关键生育期“卡脖旱”瓶颈问题,实现旱作农田绿色高质量发展。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建设,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数量不少、用途不变。到2027年,率先在全区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340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
(三)发展现代节水型农业。实施黄河水通彭、泾河水高效利用工程,统筹利用黄河水、泾河水、库坝水、井窖水等水源,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水源工程和社会资本建设田间工程相结合,推进区域内水库联蓄联调,配套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施,发展微灌、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型农业,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推广应用“互联网+农业灌溉”智能化管理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等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工程整地、节水设施、智能管理一步到位,确保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到2027年,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8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9,打造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示范市。
专栏18??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
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节水农业62.37万亩(新建35.61万,改造提升26.76万亩),其中:原州区24.3万亩(新建12.87万亩,改造提升11.43万亩)、西吉县16.18万亩(新建12.63万亩,改造提升3.55万亩)、隆德县6.11万亩(新建1.7万亩,改造提升4.41万亩)、泾源县4.69万亩(新建1.02万亩,改造提升3.67万亩)、彭阳县11.09万亩(新建7.39万,改造提升3.7万亩)。 2.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131.16万亩(新建103.66万亩,改造提升27.5万亩),其中:原州区31.67万亩(新建20.87万亩,改造提升10.8万亩)、西吉县57.5万亩(新建51.2万亩,改造提升6.3万亩)、隆德县5.58万亩(新建2.18万亩,改造提升3.4万亩)、泾源县3.01万亩(新建0.41万亩,改造提升2.6万亩)、彭阳县33.4万亩(新建29万亩,改造提升4.4万亩)。 3.推广软体集雨窖补灌技术。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行”的做法,在已建260万亩旱作高标准中分步示范推广软体集雨窖补灌技术,并配合田间铺设滴灌带等措施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生育期补充灌溉问题。 |
(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行动,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推进高效种养业全程机械化,推进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玉米、马铃薯重点解决机械化种植和收获两大环节;加快研发推广蔬菜、饲草等特色农作物农机装备,重点突破瓜菜种植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瓶颈;提升养殖机械化水平,支持自动饲喂、机械清粪、环境控制、卫生防疫、污染处理等现代化养殖设备;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引擎作用。到2027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马铃薯、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5%、80%,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专栏19??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
1.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聚焦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加强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耕种收模式。 2.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行动。加强农业、农机、园艺多领域联合攻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果蔬产业重点推进温室育苗、秧苗移栽、田园管理、产品收获、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和运输机械化;畜牧业重点推进饲料收获、养殖、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业重点推进节能干燥、农产品检测分级及包装等关键环节机械化。 3. 绿色高端现代农机行动。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装备、技术的推广力度。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设,创建一批高端农机装备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区。 4. 智慧农机提升行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机械、农业机器人及智慧农业相关装备,加快农业机械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搭建全市统一的智能农机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批农机信息化示范园区。 |
第二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增效计划,完善校企合作、东西部协作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驻固科研院所和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作用,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竞争机制,围绕“五特”产业开展定向研发、联合攻关,,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成为产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的关键因素。到2027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兽医畜牧研究所合作,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牦牛体系、国家马铃薯技术体系、国家高原蔬菜技术体系、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固原市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农业重点实验室。以良种繁育、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冷链物流保鲜、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等领域为重点,实施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鲜农产品数字仓储物流减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与高值化利用等重点专项技术攻关,引导驻固科研院所和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二)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聚焦“五特”产业发展,实施科技“进园入县”行动,以科技特派员为引领,培育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推动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一批产加销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引进培养一批农业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完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引导和扶持固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改造、品牌培育、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立足推动固原肉牛、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布局,持续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三)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共建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等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服务,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向固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创新服务模式,加快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生态经济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链条升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探索“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科技小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本共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固原市产业研究院专家库、成果库,加强柔性引进人才力度。
专栏20??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1. 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有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聚焦肉牛、中药材、菌草等固原特色产业,引导支持建设3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推进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固原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建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区小杂粮产业研究院,支持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 3. 产学研融合发展工程。聚焦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0家。 4. 重点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实施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建设10个产业人才团队,培养50名以上产业领军人才、100名以上产业骨干人才和8万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建成西北地区特色产业科技人才聚集创业洼地。 |
第三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振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立足固原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聚焦“五特”产业发展,坚持保种、引种、育种、繁种、用种“五种并进”,实施以保资源、优品种、促推广、强龙头、扩基地、严监管为主的种业振兴“六大行动”,筛选选育一批抗旱、耐瘠薄、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筑牢种业根基。
(一)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完成全市现有6181份种质资源的登记、鉴定、筛选、创新、利用工作。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圃,加强特有种质西吉驴、静原鸡、固原红花荞、西吉大甘蓝、固原小日月糜子等资源的保护能力。强化与国内外科研育种单位资源交流,每年引进抗旱、抗病、高产、优质冬小麦、马铃薯、胡麻、小杂粮、玉米、冷凉蔬菜、中药材、牧草等优异种质资源100份以上,充实提升固原农作物及畜禽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种植资源项目库建设。
(二)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聚焦全市特色农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优质粮食、畜禽、蔬菜、菌类、中药材、牧草、蜂产业等技术专家团队,联合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雪川马铃薯研究院,引进种业科技高端人才,搭建优势品种创新平台,推进种业科技资源整合,开展特色优势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育种创新攻关。深度挖掘冬小麦、马铃薯、胡麻、小杂粮、固原黄牛等优势品种基因,采用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生物工程育种手段,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宁字号”、“固字号”特色品种。
(三)实施种业推广应用行动。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园区建设,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新装备科学融合新模式,加快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推广速度。采取政府补助、统一采购、免费供种等方式,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专家服务团队为牵引、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全要素全链条常态化开展指导服务,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走向田间地头、畜禽牧场、养殖塘坝,提高经营主体和农户对新品种的认可度和使用率。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四)实施种业龙头企业帮扶壮大行动。加强科企联合育种联合攻关,制定龙头企业商业化育种研发经费补助和选派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兼职兼薪政策,引导鼓励固原本土企业主动与区内外科研院所攀亲结缘,吸引“育繁推一体化”区内外知名种业企业来固原投资兴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种为载体、科研为支撑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着力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创新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种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在全区叫得响、推得出的知名种子品牌。
(五)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科学规划种业企业良种基地建设用地,推动优质基地向有品种、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集中,划定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实现制种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支持企业完善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配备和应用,对制种生产、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促进龙头企业与优势基地紧密结合,建设肉牛、马铃薯、冬小麦、胡麻、小杂粮、冷凉蔬菜、大豆、中药材、中蜂、牧草等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提升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建设固原黄牛良种繁育中心,筑牢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种业根基。
(六)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在制种售种用种关键节点,开展监督检查与质量检测,加强对非法转基因种子的监管。严格执行主要农作物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制度,完善水产种苗监管制度,健全马铃薯种苗病毒检验检测机制,强化部门联查联动。加强县(区)种业管理和农业综合执法力量,按要求配备乡镇执法人员,坚持市级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农业农村部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全面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专栏21??现代种业振兴重点工程 |
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依托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和种质资源保护圃,对现有6181份资源开展鉴定、筛选、创新与利用,使资源鉴选率达到50%以上,每年引进冬小麦、马铃薯、胡麻、小杂粮、牧草、中药材等资源材料100份以上。在彭阳县建立“国家静原鸡保种场”,种群数量达到10000只以上;在西吉县建立“西吉驴保种场”,群体数量1000头以上,能繁母驴600头左右,种公驴100头以上;在泾源县建立“固原黄牛保种场”,核心种群数量达到800头以上。 2. 新品种创新攻关。依托国家优质粮食、畜禽、蔬菜、菌类、中药材、牧草、蜂产业等技术专家团队,联合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雪川马铃薯研究院组建农作物新品种创新攻关团队,采用核辐射、航天育种、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育种手段,力争选育冬小麦、马铃薯、胡麻、小杂粮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8-10个,引进选育玉米、大豆、蔬菜、牧草等新品种10-15个,引进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适应能力强的肉牛、猪、羊、鸡、鱼、中蜂等品种2-3个。 3. 新品种推广应用。每年在市内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5个共1000亩,展示各类作物新品种200个以上。彭阳县集中展示示范冬小麦、晚熟籽粒玉米、大豆、小杂粮等,西吉县以马铃薯、青贮玉米、冷凉蔬菜等,隆德县展示示范冬小麦、早熟玉米、中药材等,原州区重点展示示范中晚熟玉米、冬小麦、小杂粮、胡麻、冷凉蔬菜等。每个县(区)至少建立肉牛新品种植养殖示范场1-2个,在彭阳县建立静原鸡示范场2-3个,在泾源县建立中华蜂示范基地3-4个。 4. 壮大龙头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种为载体、科研为支撑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引育培植一批具有创新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种业领军企业。到2027年,力争农业农村部发证企业1家,自治区发证企业3-5家,培育打造在全区叫得响、推得出的知名种子品牌2-3个。 5. 种业基地建设。在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建设马铃薯脱毒中心5个,建立马铃薯繁种基地13万亩左右,年繁育原原种1.5亿粒以上,原种和一级种30万吨。在原州区彭堡镇、彭阳红河镇、隆德县好水乡建设冬小麦繁种基地2000亩,年繁育冬小麦良种500吨。在西吉县吉强镇、原州区头营镇、彭阳县城阳乡建设胡麻、小杂粮繁种基地3000亩,年繁育胡麻、小杂粮良种450吨。在泾源县、彭阳县各建设肉牛良种繁育基地1个。 6. 净化种业市场。建立健全种业行业监管体系,积极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全市种子生产营销主体发证率100%,品种登记备案率100%。 |
第四节??推动数字农业建设
按照“农产品信息化、产业链数字化、新消费数据化”的发展思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场、休闲农业基地和数字农业园区,争创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市,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一)推广使用肉牛大数据管理平台。发挥“智慧养殖”肉牛养殖大数据管理平台作用,构建集肉牛养殖、活牛交易、屠宰分割、防伪溯源、防疫、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系统,打通饲养、防疫、金融、饲草配送、咨询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通道,实现全链条服务、全过程监管和全环节溯源,实现管理的任务化、实时化、数字化和精细化。支持建设大型养殖场(园)数字化设施,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配送、统一喂养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标准出栏“五统一”管理机制,完善人畜分离、品种分离、育繁分离、犊母分离“四个分离”示范养殖标准,逐步实现固原肉牛全产业链数据深度融合,推动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绿色食品产业信息化平台。以创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为目标,打造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绿色食品全流程供应链系统,实现产品在线交易,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推进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点、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培育推介农产品网络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自主和推广。持续深化“数商兴农”,实现“数字供销”和“数字兴农”有效对接,着力打造智慧农业乡镇、数字供销重点乡镇。到2027年,新培育智慧农业示范乡镇5个、数字供销重点乡镇5个。
??(三)建设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基地。依托固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研发推广设施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装备,重点突破设施种植装备专用传感器、自动作业、精准作业和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统筹规划建设“五特”产业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基础数据资源库,建立包括信息监测预警、生产全过程监测与质量追溯、投入品管理等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镇)三级资源共享,精准管控,为政府、生产经营者、科技人员等提供全方位精准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在产业大县率先开展特色产业创新应用基地示范。
(四)开发高标准农田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加大现代信息手段在农业农村领域开发应用,争取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从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播种期到收获期,监测作物种植类型、种植面积、作物长势,以及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撂荒地面积等情况,监管农田的种植利用情况,及时掌握农作物各类情况,开展综合统计与分析,评估高标准农田的利用效能,为提高监测区域主要农作物管理的实时、精准、高效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撑。
第五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按照“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清洁、绿色供给提升”发展思路,以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精细化饲喂等绿色生产技术,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大秸秆饲料化、粪污肥料化利用,实现特色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市。
(一)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持续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到202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健全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到2027年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分类回收试点,引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运输、处置工作,到2027年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污水肥料化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模式,到2027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二)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行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精准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新技术,扩大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范围,引导农民施用高效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到2027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3%以上;严格落实农药生产准入、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农业生产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到2027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
(三)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坚持“循环利用、高值利用、梯次利用”发展理念,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绿色生产方式,推广“鱼菜共生”“草畜平衡”生态种养技术新模式,加快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微生物—鱼—菜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到2027年,全市特色农业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万亩。
专栏22??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工程 |
1.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依托“五特”产业、优势产区、生态高效农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开展种养结合、鱼菜共生、秸秆还田、粪污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循环的农业可持续综合技术模式集成,打造现代农业多级循环体系,创建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聚焦畜禽粪污、病死畜禽、作物秸秆、废旧残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五类农业废弃物,以回收利用、就地消纳、能量循环、无害化处理为主线,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3.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努力实现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4. 优先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因地制宜推广覆膜保墒、集雨节灌、喷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推广以春秋覆膜和全膜覆盖为主的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农业技术10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基地面积1万亩。 |
第七章??激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按照“老树发新芽”“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的发展思路,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为抓手,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扶持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与新型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一)育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培育壮大一批、引进落地一批、合作发展一批”的思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龙头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梯度引育培植一批产品有特色、营销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的成长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好企业“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走出了一条多龙头带动、多链条拉动、多产业支撑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引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到2027年,新培育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10家,培育壮大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家。
专栏1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
1. 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围绕肉牛、冷凉蔬菜和马铃薯“三大主导”产业,瞄准本地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一批、兼并重组装大一批、利益联结提升一批的办法,推动传统企业改造升级“老树发新芽”、扶持微小企业扩规提质“小树变大树”、培育链主企业辐射带动“独木变森林”。到2027年,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培育壮大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领军企业。 2. 引进落地一批。重点围绕肉牛养殖精饲料加工、畜禽粪污有机肥加工、脱水蔬菜加工、尾菜循环利用等,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左右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落地一批年产值上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服务链延伸,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 合作发展一批。坚持以龙头引领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农户合家庭农场为基础,围绕“五特”优势产业,靶向对标国内目标企业,鼓励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建立产加销深度合作,通过举龙头、打品牌、拓市场、建基地,让固原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
(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扶持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联合重组一批、清理整顿一批”的思路,扎实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建立健全示范社名录和动态监测制度,引领农民合作社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同行业、跨行业合作社实现横向及纵向联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优化存量的原则,持续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畅通合作社退出机制。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抱团发展”,共享发展收益。到2027年,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00家。
(三)培育提升家庭农场。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推广使用“随手记”记账软件,持续开展星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培育家庭农场好经验好模式,整体提升家庭农场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探索推广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合作方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推动“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引导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支持发展“互联网+”家庭农场,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到2027年,创建三星级以上家庭农场80家,家庭农场达到3200家。
第二节??提升培育产业集群??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重点围绕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聚焦基地建设、机种机收、仓储保鲜、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链建设,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到2027年,全市创建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国家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3个,巩固提升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创建成果。
专栏15??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 |
1. 巩固提升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利用已建成1000亩高产优质苜蓿制种基地,生产优质紫花苜蓿种子,推广高产优质苜蓿60万亩,建设10万吨精饲料生产加工厂1个,改造提升10家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新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3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家,提升5家屠宰企业精细划分割和10家精深加工企业工厂化生产能力,借助已建成全网营销平台,打响“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牛肉”“固原黄牛”2个地标品牌和6家企业品牌,培育肉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企业5个,推广使用肉牛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加销互促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 2. 创建南部山区露地蔬菜产业集群。聚焦打造聚焦打造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兴菜、订单种植”的发展思路,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布局建设露地蔬菜、设施蔬菜、供港蔬菜“三大基地”,狠抓育苗种植、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市场开拓、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投资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构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综合调配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打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95%蔬菜产品整体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加工转化率达到50%,实现产值60亿元,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 创建六盘山马铃薯产业集群。聚焦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按照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发展思路,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路径,布局建设种薯繁育基地、主食开发型种植基地、淀粉加工型种植基地和早熟菜用型基地“四大基地”,改造提升重组19家淀粉加工企业,建成30万吨马铃薯制品及全粉生产线,打造全国马铃薯加工集散地,打响“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金字招牌,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产量达到18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第三节??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施产业强市行动,立足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五河流域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主体作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模式,用工业园区的理念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突出提升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打造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到2027年,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
专栏16??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 |
1. 原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清水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肉牛产业和冷凉蔬菜、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供港蔬菜直供基地20万亩,建设企业马铃薯专用薯种植基地13万亩、发展马铃薯订单农业基地2万亩,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肉牛繁育良种基地2个,投产融侨10万头屠宰、11万吨蔬菜加工和40万吨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肉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实现产值36.6亿元,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2. 隆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渝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草畜、中药材和冷凉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肉牛屠宰场1个,投产中药材2000吨初加工和1000吨深加工项目,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肉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均达到5万亩,实现产值17.3亿元,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3. 泾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泾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草畜和中蜂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肉牛养殖核心区,建成5000吨蜂蜜、200吨蜂王浆和1500吨蜂蜜醋生产线各1条,肉牛饲养量达到13.2万头,发展中蜂3.5万群,实现产值13亿元,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4. 彭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红茹河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草畜和冷凉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乡镇4个,建设红茹河流域越夏辣椒片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7.8万头,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实现产值37亿元,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
第四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强镇
立足乡镇,发挥上联城市、下联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农产品加工流通、做强休闲旅游等新业态为主要内容,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提升原料基地、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产业融合,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到2027年,全市创建产业强镇6个。
专栏17??产业强镇创建工程 |
1. 原州区彭堡镇冷凉蔬菜产业强镇。建设冷凉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蔬菜交易平台2个,创建蔬菜采摘园3个,建立冷凉蔬菜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开拓蔬菜外销窗口。 2. 西吉县将台堡镇冷凉蔬菜产业强镇。创建将台堡冷凉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种植冷凉蔬菜5万亩,创建蔬菜采摘园3个,新建蔬菜交易平台2个,建立冷凉蔬菜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开拓蔬菜外销窗口。建设将台堡镇红色基地,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3. 西吉县新营乡马铃薯产业强镇。依托西吉县马铃薯优势种植基础,加大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打造一级种薯繁育基地5万亩,盘活新营乡马铃薯市场,打造全县马铃薯交易中心,全乡马铃薯窖藏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马铃薯种植经营主体30家以上,支持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2家,辐射带动全乡做大做强马铃薯。 4. 隆德县杨河乡肉牛产业强镇。依托隆德县肉牛养殖基础,新建杨河红旗千头规模养殖园区1个,改造提升杨河牧业和宏博千头规模养殖园区2个,培育百头以上养殖场20家,5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20头以上大户100户,辐射带动全乡肉牛饲养量达到5万头。 5. 泾源县泾河源镇肉牛产业强镇。依托泾源黄牛品牌和泾源县肉牛养殖基础,建设万吨饲草配送中心1处,培育肉牛专业示范村5个、养殖大户20户(50头以上),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以上;种植青贮玉米及优质牧草1.5万亩。 6. 彭阳县红河镇冷凉蔬菜产业强镇。创建红河镇冷凉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种植冷凉蔬菜5万亩,创建蔬菜采摘园3个,新建蔬菜交易平台2个,建立冷凉蔬菜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开拓蔬菜外销窗口。 |
第八章??推进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第一节??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双轮驱动”,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创新品牌为基础,聚焦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塑强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产品优、信誉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推介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全面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品牌”一体化推介格局,实现“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应。到2027年,优秀品牌脱颖而出,品牌溢价效应明显,农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提升,培育推介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100个,力争10个区域特色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一)打造“1+5+N”农业品牌矩阵。坚持市县“一盘棋”,举全市之力塑强“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围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5个特色产业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推介若干个企业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固原黄牛”“原州西兰花”“西吉西芹”“彭阳辣椒”“泾源黄牛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六盘山杂粮”“固原马铃薯”“固原中蜂”等自主品牌、创新品牌。加快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以高质量供给筑牢品牌根基。
(二)培育壮大品牌主体。企业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载体和主体。要发挥企业扛品牌、推产品、拓市场、带产业的作用,引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切实承担起农业品牌市场营销的主角责任,打通区域公用品牌到用户品牌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支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依托,以公用品牌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企业品牌为抓手,培育形成实体化、法人式的一体化品牌经营主体联合体,将分散的生产者整合到一起,用一个标准对内管理、用一个品牌对外展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产品和服务品牌,指导品牌主体提升品牌规划、运营服务、营销推广、监管保护等能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品牌。
专栏23??农业品牌主体企业培育工程 |
肉牛产业。聚力打造“六盘山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借鉴山东信阳肉牛产业发展经验做法,既要引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又要坚持“遍地开花”,引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3家,发展中小型企业15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000家,构建“六盘山牛肉”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企业联合体。 冷凉蔬菜产业。聚力打造“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引育冷凉蔬菜销售流通企业2家,改造提升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中小型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冷凉蔬菜农民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00家,构建“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企业联合体。 马铃薯产业。聚力打造“六盘山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以雪川公司为龙头引领,对全市19家淀粉加工企业技改重组,组建固原市淀粉加工企业联合体,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00家,构建“六盘山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企业联合体。 中药材产业。聚力打造“六盘山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以长江医药集团、明德中药等龙业企业为引领,改造提升中小型企业10家,规范培育农民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30家,构建“六盘山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企业联合体。 菌菇产业。聚力打造“固原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以山东智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引领,引育菌菇中小型企业5个,培育菌菇农民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农场20家,构建“固原香菇”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企业联合体。 |
(三)创新品牌宣传推介。支持品牌主体主动“走出去”参加中阿博览会、全国农产品博览会、农文旅推介等各类活动,积极“引进来”举办冷凉蔬菜节、肉牛节、蘑菇节、暖锅节以及固原和美乡村农民篮球大赛(村BA)暨陕甘宁蒙农民篮球邀请赛等各类商事赛事活动,扩大“六盘山”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企业在重点一二线城市开设品牌农产品实体店,运用好车站、地铁站、机场等场所进行广告宣传;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品牌,加强与天猫、淘宝、京东和“乡味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公众号、抖音、大型农批市场等合作,配合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品牌农产品从“跑量销售”到“优质优价”。加强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电视台等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合作,策划品牌推广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报道,讲好农业品牌故事,提高品牌传播声量。
(四)强化品牌文化赋能。打好文化创意牌、历史情怀牌,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推进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风民俗、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鼓励农业品牌与艺术创意结合,推动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升级。鼓励举办品牌文创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活跃农业品牌创新创意氛围。
(五)营造品牌消费环境。支持品牌主体围绕市场消费趋势培优品种、提升品质、创新设计、改进服务、扩宽渠道,打造新产品,培育新卖点,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结合,支持打造精品品牌市场专区、商超专柜、电商专馆、自媒体直播间等,促进产品消费。抓住传统节日、节庆假日和网络消费热点时机,策划品牌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因地制宜举办嘉年华、美食荟、小吃节、品鉴会等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消费促进活动,以节促品,以节兴市。鼓励依托特色资源和乡土文化,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推广优质特色产品。
(六)加强品牌管理保护。建立健全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严格把控品牌目录的标准制定、品牌征集、审核推荐、评定认定及培育保护等流程,将认定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品牌价值的农产品品牌纳入农业农村部知名品牌目录,实行品牌目录动态管理,对进入目录的品牌构建定期审核与退出机制。完善品牌服务,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和平台,提供品牌设计、营销、咨询等专业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农业品牌监管,统筹推进商标、字号、专利等保护工作,引导品牌主体运用数字技术,优化管理服务,完善业务流程,推进品牌管理;对接质量认定、安全追溯、诚信管理等平台,推动信息互联共享,促进协同监管和信用约束,为品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建立完善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合作,严厉打击冒牌套牌等侵权假冒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协会、企业等组织建立特色农业产业联盟,严格规范品牌监管和品牌标志标识使用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切实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
第二节??构建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采取传统营销与数字营销相结合方式,实施固原特色产业营销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精准配送目标客户。发挥固原区位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格局,建立供港快速通道,让固原区域特色农产品驰名国内外。
(一)完善特色产业营销线下体系。建立稳定顺畅的产销渠道。创新固原特色产业营销模式,以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经济带为重点,找准对接需求市场,打通百果园、盒马鲜生、明康汇等销售渠道,在固原建立直供基地、配送大仓,集采集配中心,辐射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定点采购等方式,建立稳定顺畅的产销渠道。主销市场布局专销窗口。建设固原市“六盘山”特色农产品展销馆(专卖店),实施错季种植、全峰供应,逐步在区内外大型超市建立“六盘山”农产品营销专柜;支持经营主体在在广州、深圳等主销区建立“固原农产品专区”、品牌营销中心、专营店、社区店,发展社区连锁、体验消费等新业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在集中产区就近建设产地市场、集配中心、产地仓库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等设施,配备清洗、杀菌、分级、加工、包装、仓储保鲜等设备,加快农产品运输、仓储设施专业化改造。支持生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生鲜冷链体系建设,建设预冷库、预冷分拣加工车间、购置冷链冷藏运输车。
(二)构建特色产业线上营销网络。搭建数字化营销服务“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设固原特色产业营销服务中心,实时发布关于固原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交易等最新信息,探索开展网上批发交易,提升固原特色产业信息发布、营销管理、公共服务等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开展营销产业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实践等全产业链培训,提高营销管理与业务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依托固原市“互联网+农村扶贫电子商务”项目,宣传推介“六盘山”系列商标,培育固字号品牌,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推动电商平台开设农业电商专区,鼓励固原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五县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进行网上分销,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率先与城市邮政局所、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蔬菜“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做强六盘山生态农产品联盟、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六盘山生态土特产网。
(三)全面开拓海内外市场。建立稳定外销网络。通过举办和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大会、冷凉蔬菜节、肉牛大会和农产品交易会等,打造中国冷凉蔬菜之乡、六盘山黄牛之乡等名片,引导企业、经销商逐步在北京、西安、武汉、郑州、福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集散分销渠道,逐步在市外形成稳定的外销网络。建立生鲜农品通关绿色通道,打通与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北部边境口岸,天津港、青岛港、深圳港等东部沿海港口通关渠道,按照全国通关一体化要求办理出口业务。打通直供新加坡、泰国、蒙古国、阿拉伯国家等国际市场渠道,促进脱水蔬菜、肉品等生鲜、加工品供港和出口创汇。支持建设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通过生产、加工、收储、物流等方式初步建立境外生鲜加工产品销售体系。提升全方位营销服务。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打造“固原品质中国行”“全国知名销售商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等展会名片,为企业搭建招商引资、交流洽谈、贸易合作和宣传推介的平台。支持本土企业参与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等国际开放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销商共商合作,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聚焦重点国家地区与固原产业合作项目,通过举办洽谈会、对话会和设立重点特色产品推广中心等方式,促进多方交流合作。
第三节??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持“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管控”原则,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为导向,以保质量、拉高线、保安全为重点,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质量溯源,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到2027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经营主体达到6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一)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把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关,将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依法从严控制限制农药定点经营网点数量。完善农资购销台账制度,推进种子、农药、兽药的包装、标签二维码标识和电子追溯制度,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对网络销售农资加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加大巡查检查、监督抽查、暗查暗访力度,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农资打假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促进优质农资产销对接。
(二)推行追溯管理。实施智慧农安监管信息服务工程,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单元,创建集农业投入品监管、诚信体系管理、执法装置配套等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试点,推进农产品追溯信息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并向市场流通和消费端延伸。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作用,推动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农产品追溯先行先试。加强部门协作,推动追溯标准统一、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构建全程追溯机制。
(三)推进承诺达标上市。加快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广“合格证+追溯”“合格证+检贴联动”等模式,加强合格证开具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确保全市90%以上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动形成生产者自觉开具、市场主动查验、社会共同监督的新格局。引导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将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参加展示展销、品牌推选、项目申报等相挂钩,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开尽开。强化对带证产品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者落实自控自检要求,对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主体依法处置,纳入重点监管名录。建立健全开证主体信用记录,推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四)创新监管机制。对标“最严格的监管”,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管理模式,压实各县(区)主管监管责任,确保有人监管、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动态管理名录,综合采取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溯源管理等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实行跨部门联合执法,推进日常巡查检查规范化、常态化,推动“产出来”与“管出来”水平同步提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各县区建立农产品及投入品治理安全问题举报奖励制度。到2027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专栏2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程 |
1.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升西吉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探索创新有效监管模式,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市创建,创建原州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 推动“阳光农安”试点。以西吉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重点,打造“阳光农安”智慧监管试点5个,在市场主体集成智慧监管系统,对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智能识别分析预警农事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远程诊断咨询服务、农业投入品信息采集管理等多种功能。 3. 推动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双认证”。完成市级和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服务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4.“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30个、有机农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企业10家,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 5. 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探索建立“信用+合格证”“信用+产品认证”“信用+保险信贷”等模式,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治机制,对严重失信主体,限制其参与展示展销、品牌推选、项目申报等。 ??6. 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对接自治区和国家重要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制度,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装备条件和追溯点建设,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健全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到2027年,建设追溯点100个,全市60%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以上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四盯两提一见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市产业工作专班全面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统筹指导和督导考核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主动认领任务,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节??完善投入保障
健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由“特惠”向“普惠”转变,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范围,实现所有农户贷款、村级金融服务、贷款主体“三个全覆盖”。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业项目建设运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特色农业发展。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完善特色农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允许耕地用于农业设施建设,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直接用于特色农业发展。
第三节??强化项目支持
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的理念,积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规划及重点投向,谋划储备和加快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色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先予以土地等要素保障。建立年度重点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态势。完善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体系,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资金安排,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支持政策体系。
第四节??强化人才支撑
开展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村“两个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和现代青年创新创业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合作,柔性引进国家肉牛牦牛、牧草、马铃薯、高原蔬菜、蜂产业等技术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人才。开展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乡村贤能报效乡梓和达商企业家支援乡村行动,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第五节??健全考核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本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质量和效果。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
附件:1.固原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谋划表(2024—2027年)
???? 2.固原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名录
?? 3.固原市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布局图
???????? 4.固原市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四大基地”建设布局图
???????? 5.固原市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三大基地”建设布局图
????????6.固原市菌菇标准化生产“六类基地”建设布局图
???????? 7.固原市中药材标准化“三类生产区”建设布局图
???????? 8.固原市生态经济“三大产业”建设布局图
附件1
2024—2027年拟申报国家重点项目谋划表
序号 | 产品 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建设起 止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1 | 肉牛 | 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 | 新建牛舍、繁育舍、育肥舍、隔离舍、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搭建饲料加工系统、精准饲喂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粪便清理系统、繁育评估系统、产品追溯系统、自动化环保设备、生态有机肥生产线等各1套。 | 2024-2026 | 20000 |
2 | 肉牛 | 牛肉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 | 建立牛肉精深加工产业园1个,依托原州区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园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牛肉加工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在园区内建设牛肉预制菜创新孵化园、中央厨房产业园,开展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即”产品等增值加工研发与集成,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 2024-2026 | 12000 |
3 | 肉牛 | 种养结合生态 示范基地项目 | 建立1个肉牛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基地采取“牛—沼—草、蔬”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养牛产生的固体粪污经发酵腐熟后作为牧草、蔬菜的基肥或追肥,液体粪污经固液分离后进行沼气发酵。 | 2024-2025 | 5000 |
4 | 肉牛 | 固原黄牛标准化试点示范 项目 |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肉牛养殖标准化、信息化平台2-3个,逐步引导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等进入平台,实时监测肉牛存栏、出栏、配种、育肥、加工、销售等养殖情况信息,实现标准化养殖。 | 2025-2027 | 5000 |
5 | 冷凉 蔬菜 | 现代设施农 业建设项目 | 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标准,建设绿色蔬菜标准园25个。优先支持已认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取得GAP认证基地,设施100亩以上,露地300亩以上。集成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配套机械装备,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 2024-2026 | 5000 |
6 | 冷凉 蔬菜 | 产地初加工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 |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各县区建设蔬菜集配中心、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新零售平台产地大仓,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购置冷链运输车,配套相关产业,完善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销售体系,提升全程冷链集散集配能力,延长外销供应周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 2024-2025 | 4000 |
7 | 冷凉 蔬菜 | 冷凉蔬菜加工 示范园建设 项目 | 统筹冷凉蔬菜加工示范产业园,引进包装贮存、销售物流企业,重点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开发番茄汁、蔬菜粉、蔬菜脆片加工。推进传统加工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开展蔬菜制汁品质保持机理、技术及配套设备的研发,提升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腌制菜、酱菜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 | 2024-2025 | 3000 |
8 | 冷凉 蔬菜 | 绿色有机 蔬菜认证项目 | 完善“固原冷凉蔬菜”生产、加工、销售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ISO9000)、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 | 2024-2026 | 1000 |
9 | 冷凉 蔬菜 | 蔬菜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 | 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拓展新业务,开展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烘干、初加工等设施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2024-2027 | 1500 |
10 | 马铃薯 | 马铃薯产业 化联合体项目 | 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跟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共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努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高、带动农户发展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2024-2026 | 20000 |
11 | 中药材 | 国家科技示 范展示基地 | 展示先进适用技术、农业品种;对科技示范主体开展一定规模的观摩培训,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 | 2024-2026 | 5000 |
12 | 综合类 | 国家农业现代 化示范区创建 | 围绕固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小而精”特色产业。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聚焦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载体。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聚焦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 2024-2026 | 15000 |
13 | 综合类 | 优势特色 产业集群 | 加快马铃薯、冷凉蔬菜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马铃薯产业集群、冷凉蔬菜产业集群 | 2024-2027 | 30000 |
14 | 综合类 | 农业产业强镇 | 大力推进主体集中、服务集合、要素集聚,主要建成原州彭堡(蔬菜)、西吉新营(马铃薯)、隆德杨河(肉牛)彭阳红河(蔬菜)、泾源泾河源(肉牛)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 2024-2027 | 5000 |
15 | 综合类 | 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 范区 | 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生产要素合理集聚,推行“上云用数赋智”,加强文旅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旅游观光线路,瞄准公园主题展示区、蔬菜科教示范区、农耕文化观赏区、特色蔬菜生产区、红色文化区五大区域布局,谋划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新业态。 | 2024-2026 | 4000 |
16 | 综合类 | 国家特色农 产品优势区 | 继续立足固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资源文化优势,综合考虑市场消费需求,在重点品种(类)内自主选择特色主导品种,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 2024-2027 | 1500 |
17 | 综合类 | 中国美丽 休闲乡村 | 进一步依托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发挥休闲农业联农带农作用;完善餐饮、住宿、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齐全,加强乡风民俗建设,推动村规民约有效执行,传承民俗文化;鼓励借助电商平台推介,采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提高村域内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品牌知名度 | 2024-2026 | 3000 |
18 | 综合类 | 全国休闲 农业重点县 | 进一步在强化农业食品保障功能基础上,依托县域乡村资源,开发山地休闲、森林休闲、农田景观休闲等生态休闲体验项目;创新特色乡土美食、特色农事体验、民俗文化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特色艺术表演、地方历史文化重现等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拓展亲子研学、农业科普、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等教育体验项目 | 2024-2025 | 5000 |
19 | 综合类 | 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等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建农产品加工业科创研究院,集科研、转化、人才招引平台建设为一体。示范基地采取“基地单位+技术单位+主管单位”联合创建的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按标生产制度、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推动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 2025-2026 | 30000 |
20 | 综合类 | 产业联合体 融合发展项目 | 推进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社)+订单生产+基地农户”等模式,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 | 2024-2026 | 10000 |
21 | 综合类 |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 社会化综合 服务站 |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综合服务站,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按照“十大功能”,建设“五型八有”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 2024-2025 | 1000 |
22 | 综合类 | 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 | 加快集成推广农业绿色技术、注重培育生态农场、绿色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绿色主体、探索构建农业绿色政策支持体系 | 2024-2025 | 20000 |
23 | 综合类 | “互联网+”农产 品出村进城 项目 |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发展“互联网+”销售,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构建线上线下营销体系。 | 2024-2026 | 1000 |
附件2
固原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名录
序号 | 产业类别 | 企业名称 | 经营领域 | 所在地 | 联系方式 |
1 | 肉牛 | 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 牛肉加工与物流 | 重庆市 | 400-6965976 |
2 | 肉牛 | 北京二商穆香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 牛肉加工与物流 | 北京 | 17601691851 |
3 | 肉牛 | 牦牛肉加工 | 青海 | 15110947323 | |
4 | 肉牛 | 吉林省长春皓月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 牛肉屠宰分割、加工 | 吉林 | 0431-87958614 |
5 | 肉牛 | 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 | 牛肉加工 | 内蒙古 | 0476-4243008 |
6 | 马铃薯 | 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 | 休闲食品 | 北京 | 010-84417999-211 |
7 | 马铃薯 | 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 餐饮 | 北京 | 13716820971 |
8 | 马铃薯 |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休闲食品 | 北京 | 17736233424 |
9 | 马铃薯 | 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 | 食品 | 哈尔滨 | 13704529122 |
10 | 马铃薯 |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食品 | 上海 | 13371909312 |
11 | 冷凉蔬菜 | 福建立兴食品有限公司 | 果蔬冻干 | 福建省漳州市 | 0596-2995101 |
12 | 冷凉蔬菜 | 安徽东方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果蔬油浴食品、果蔬冻干 | 安徽省宿州市 | 180 0557 9360 |
13 | 冷凉蔬菜 | 海通集团 | 冷冻果蔬、果蔬干制品、果蔬汁 | 浙江省宁波市 | 0574-58999988 |
14 | 冷凉蔬菜 | 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 | 果蔬干制品 | 江苏省兴化市 | 0523-83495606 |
15 | 冷凉蔬菜 | 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 果蔬汁 | 北京市 | 010-60483388 |
16 | 冷凉蔬菜 | 叮咚买菜基地 | 鲜菜销售 | 上海 | 18437918900 |
17 | 冷凉蔬菜 | 上海江桥/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 | 鲜菜销售 | 上海 | 13816705199 |
18 | 冷凉蔬菜 | 广东省佛山市金宝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鲜菜销售 | 佛山 | 13500265628 |
19 | 冷凉蔬菜 | 深圳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 | 鲜菜销售 | 深圳 | 18002291191 |
20 | 冷凉蔬菜 | 杭州叶氏兄弟果品集团有限公司 | 鲜菜销售 | 杭州 | 13705715059 |
21 | 冷凉蔬菜 | 浙江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 | 蔬菜等农产品社区销售 | 杭州 | 洪文华 13757576882 |
22 | 食用菌 | 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食用菌种植及保鲜加工 | 河北阜平 | 顾明德 13731267667 |
23 | 食用菌 | 河南龙丰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食用菌菌种研发、种植及加工 | 河南庆丰 | 姬利强 18600225656 |
24 | 食用菌 | 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银耳等特色产品种植与加工 | 河北沧州 | 田晓丽 13333278502 |
25 | 食用菌 |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食用菌菌种、种植与加工 | 上海 | 021-67199222 |
26 | 食用菌 | 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 | 食用菌菌种、种植与加工 | 贵州贵阳 | 0856-6444644 |
27 | 食用菌 | 连云港银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 食用菌种植与加工 | 江苏连云港 | 0518-88220759 |
28 | 食用菌 |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 食用菌种植与加工 | 河南许昌 | 0374-5578122 |
29 | 中药材 产业 |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开发蛋白质、维生素、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营养补充食品。 | 深圳 | 0756-6141536 |
30 | 中药材 产业 | 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是以药品研发、制造、分销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拥有“999”、“双鹤”、“赛科”、“东阿”和“毓婷”等“中国驰名商标”。 | 北京 | 宋经理13692231239 |
31 | 中药材 产业 |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主要从事中西药品、大健康产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与医药整体相关的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医疗健康养生服务的提供。 | 广州 | 黄经理 15920332485 |
32 | 中药材 产业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研发和生产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营养和药用提取物及油脂和蛋白,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烘焙、饮料、保健品及饲料行业。 | 河北邯郸 | 0310-8859030 |
33 | 中药材 产业 | 兰州奇正生态健康品有限公司 | 主要从事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 兰州 | 任经理 18693102663 |
附件下载:
图文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承办:188篮球比分,188比分直播: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